山谷里的临时野战医院,成了最繁忙的地方。
林海军的卫生员们,在陆峰的指导下,几乎是连轴转。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药品和器械,更带来了全新的医疗理念。
无菌操作、伤口清创、术后消炎这些在后世看来是基础常识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的野战医疗条件下,却显得那么的“奢侈”和“先进”。
赵刚这个知识分子,更是抓住这个机会,像个学生一样,跟在林海军的卫生员后面,认真地学习着。他拿着陆峰给的战地急救手册,一字一句地看着,不时地提出问题。
“为什么手术器械一定要用酒精和火焰消毒?”
“这个叫‘盘尼西林’的药,为什么能杀死那些看不见的小虫子?”
“处理伤口,为什么一定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
林海军的卫生员们,也很有耐心。他们都是陆峰从系统里兑换了初级医疗技能后,手把手教出来的。虽然理论知识不一定有赵刚这个大学生渊博,但实践经验和操作规范,却远超这个时代。
“赵政委,总指挥教过我们,人之所以会发炎化脓,就是因为伤口里进去了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酒精和高温,能杀死大部分的细菌,这样伤口就不容易坏了。”
“盘尼西林,就是专门克制这些细菌的神药。它能阻止细菌在人身体里繁殖,然后我们身体里自己的好兵,就能把它们消灭掉。”
看着赵刚那求知若渴的样子,陆峰心里也有些感慨。这个赵刚,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有文化,有思想,有原则,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样的人,在未来的根据地建设中,一定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伤员的问题,暂时得到了控制。接下来,就是吃饭的问题。
一千多人的部队,每天消耗的粮食,是个天文数字。独立团和警卫营携带的干粮,早就吃得差不多了。这两天,都是靠着林海军带来的压缩饼干和肉罐头在顶着。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这天晚上,山谷里升起了几堆篝火。战士们围在火堆旁,烤着火,低声聊着天。
李云龙拿着一个刚吃完的牛肉罐头,意犹未尽地舔了舔罐头壁,然后咂咂嘴,对旁边的陆峰说道:“陆总指挥,你们这罐头,是真带劲!比老子过年吃的猪肉还香!就是有一点不好。”
“哦?哪点不好?”陆峰饶有兴趣地问。
“不禁吃啊!”李云龙一拍大腿,“我这饭量,一顿得干掉三西个才能饱。咱们这么多人,你带那点罐头,还不够咱们塞牙缝的。”
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
首长也在旁边,他听了李云龙的话,忧心忡忡地说道:“云龙说的没错。部队的粮食,己经见底了。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补给,或者,找到一块能让我们自己种粮食的地方。不然,不用鬼子来打,我们自己就得饿垮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所有抗日武装面临的最现实,也是最严峻的问题——生存。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陆峰看着他们,笑了笑,说道:“首长,李团长,武器和药品的问题,我能解决。粮食的问题,我同样有办法。”
“你又有办法?”李云龙的眼睛,又亮了起来,“你小子,到底还有多少宝贝藏着掖着?难道你还能凭空变出粮食来?”
“粮食我变不出来。”陆峰摇了摇头,“但是,我可以给你们一样东西。有了它,你们以后,就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说着,陆峰站起身,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了一个麻袋。
他解开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些圆滚滚,表皮土黄色的东西。
“这是啥玩意儿?”李云龙好奇地捡起一个,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一股子土腥味,“地瓜?不像啊,没地瓜甜。”
“这东西,叫土豆。”陆峰说道。
“土豆?”首长和赵刚都凑了过来。他们也听说过这东西,好像是洋人那边传过来的,但没怎么见过,更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
“这玩意儿能吃?”李云-龙一脸怀疑。
“当然能吃。”陆峰笑了笑,他拿出自己的多功能军刀,将一个土豆削了皮,切成几块,然后用树枝串起来,放在火上烤。
很快,一股不同于肉香,但同样诱人的焦香,就弥漫开来。
烤熟的土豆,外皮焦黄,内里粉糯。
陆峰把烤好的土豆递给李云龙:“尝尝。”
李云龙将信将疑地接过来,吹了吹,咬了一大口。
“唔嘿!你别说,还真挺好吃!”李云龙的眼睛一亮,“软乎乎的,面面的,还挺顶饱!”
首长和赵刚也分了一块,尝了尝,都点了点头。这东西虽然味道平淡,但口感扎实,确实是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陆峰同志,你说的办法,就是指这个土豆?”首长问道。
“是的。”陆峰点了点头,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首长,你们知道,这土豆,一亩地能产多少斤吗?”
“这能有个三西百斤?”李云龙猜道。在他看来,一亩地能产三西百斤粮食,己经算是高产了。
陆峰摇了摇头。
“五百斤?”赵刚试探着问。
陆峰还是摇头。
他伸出了两根手指。
“两千斤?”首长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