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记得赵锦,也是绍兴府人,嘉靖二十五年弹劾严嵩被下狱,是今年才起复的。
老哈听得胆战心惊,“当日要不是你当机立断南下,只怕这时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沈炼看向陈锐,再次询问道:“此战如何?”
沈炼不通军略,不懂兵事,但却懂得看人。
如果说一路南下途中的厮杀只是勇悍的话,那这几日陈锐在军中名声鹊起,显示出其不仅仅只是个厮杀汉。
如果说镇远侯顾寰几番盛赞有其他的原因的话,但漕运总督郑晓也在沈炼面前两次提及国逢乱世出良将。
所以,沈炼希望能从陈锐这儿听到些什么。
安静了会儿后,老哈自觉的走开,陈锐平静的说:“大军拔营北上,且不新设大营,直面五千鞑靼骑兵,优劣各有。”
“拔营北上是无可奈何,不设大营也是无可奈何,但也可见,顾侯颇有胆魄。”
“于鱼台西北侧立阵,顾侯择此地,当是深思熟虑,因为东侧就是运河。”
“依河立阵,看似是兵家大忌,实则使鞑靼骑兵难以绕阵而过。”
看沈炼没什么反应,陈锐详细解释道:“五千上下鞑靼骑兵,绝大部分都是轻骑兵,不会大规模冲阵,往往是以侧击、绕后动摇军心。”
沈炼微微点头,“如此说来,至少不会败北?”
“如今军中光是边军骑卒就有两千多,理应不会败北。”陈锐叹道:“但也要看中军的步卒若是一触即溃,鞑靼乘乱猛攻,那就不太好说了。”
顿了顿,陈锐安慰道:“理应不至于,顾侯从宿迁大营挑选精锐步卒北上,又从山东、徐州挑选卫所兵,当不至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