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四十二章 荒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二章 荒谬(1 / 2)

第146章 荒谬

蔚蓝的海面上,一艘双桅大船借著风势,迅如奔马一般向西航去。

大船略为左右摇摆不定,陈锐却稳稳的站在甲板上,低头看著船头毫不费力的劈开海面,激出大片白色的浪。

此刻已经是五月末了,这段时日舟山招募新兵开始了又一轮的练兵,大批的民眾以及士卒家眷迁居而来,村落渐渐成型。

沈炼答应补足的军械也已经到位,毛海峰也运送来了三批粮米,一切都很顺利,都渐渐走上了正轨。

陈锐这几日都埋头铁匠作坊中,在试验一些他的猜想,或许有机会弄出几种这个时代没有,但很有杀伤力的武器。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火药,陈锐虽然前世是个军人,但对此不太在行,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试验,虽然进展很慢,但终究还是有些进展的。

就在这时候,一则消息,让陈锐不得不出舟山,往嘉兴一趟。

没有必要,陈锐是不会出舟山的,但今日之行,他不是必须去,但他却愿意去。

两日前,前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郑晓病逝。

陈锐与郑晓並没有太多的来往,但去岁鱼台一战,陈锐力挽狂澜,郑晓对其大为讚赏,称其有名將之姿。

这也是陈锐在军中名声鹊起的开始,只可惜在平江伯陈圭出任江北总兵之后,陈锐再也没见过郑晓。

淮东大败后,郑晓痛心疾首,呕血三升,当眾叱骂平江伯陈圭嫉贤妒能,陷害军中大將。

郑晓倒是没有去提周家三子,而是点出了陈锐。

之后,郑晓因兵败被罢职,回了嘉兴海盐老家,病重不起,延绵病榻,终於撒手人寰。

所以,考虑了一日后,陈锐还是决定走一趟海盐,略表心意。

在復盘山东战事的时候,陈锐与戚继光、沈炼都討论过,平心而论,郑晓虽是文官,但在军略上是强於镇远侯顾寰的。

虽难称名將,却的確知兵,郑晓的病逝对陈锐没有什么影响,但陈锐依旧保有一丝敬意。

对於愿意护卫疆土,抵抗胡骑的人,陈锐有著认同感。

去岁如果没有郑晓坚持北上,又在后方竭力调拨粮草,只怕运河上粮草被韃靶所夺,胡人马蹄说不定会迈过黄河,使得局势糜烂不堪。

听见后方传来鬨笑声,陈锐转头看去也不禁嘴角微翘,斥候队的副队长阎丁在甲板上扎著马步,但没一会儿就开始左右晃动,不多时就跟跟跪跎。

阎丁是大同边军出身,北人不適乘舟,这也正常,但也不是所有北人都不適应的。

比如老哈、周君佑、周君仁、司马都不受什么影响,倒是陶大顺虽祖籍会稽,但却常居顺天府,去年海路南下的时候,一路上吐得稀里哗啦。

陈锐的视线在眾人中扫过,当年隨自己南下的五十边军士卒,二十四人入军,小部分在各个营担任排长、班长,大部分还是在警卫连或者斥候队中。

就单兵素质而言,这些边军士卒很强悍,但在指挥上大都很普通,倒是说起骑战头头是道。

但在火器还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的时代,骑兵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兵种,仅仅是机动力,就有足够的威镊力。

可惜自己是在东南而不是在西北,不然倒是可以与那位卜赤大汗交易弄来些战马。

陈锐突然想起了戚继光,这位在登州干得不错,编练新兵已经逾五千之数,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內能不能扛得住韃靶的来袭。

“一群憨货,还不扶进去!”走近的徐渭笑骂了句,阎丁已经趴在那儿吐得稀里哗啦了。

“在想什么?”

“什么都没想。”陈锐转头遥遥眺望西方,“不知澹泉公如何看待淮东战事。”

“徐唯学啊。”徐渭轻嘆一声,“此僚非寻常人物。”

这是个意味不明的评价,来沈家门报丧的並不是郑家,而是会稽陶家人,因为陶大顺在舟山,

而陶家与郑晓是姻亲。

前日,那位陶家族人用莫测的口吻说:“淮东战报传至嘉兴,澹泉公即晕眩倒地,医者未至便已驾鹤。”

徐渭打量著陈锐的脸色,实在看不出什么,无奈问道:“你如何看待淮东战事?”

舟山是五日前接到消息的,吴淞副总兵汤克宽与倭寇在淮河南岸交战日久,倭寇狡诈凶悍,又常穿插,使得明军疲於奔命,北岸的流民也有復起之像。

十日前,徐唯学突然率船队抵扬州府,率青壮千余越过范公堤,从后方狠狠捅了倭寇一刀。

汤克宽闻讯即刻出兵,东西夹攻,倭寇大溃,溺死淮河者数以百计。

这个世界真是荒谬,歷史上徐唯学是不折不扣的倭寇,而与其联手的汤克宽在歷史上是抗倭名將。

“听说陛下大喜过望。”陈锐扯了扯嘴角。

昨晚舟山接到了沈炼的来信,淮东已定,嘉靖帝大喜,即赐徐唯学锦衣卫千户,许其驻兵崇明。

“崇明啊。”徐渭嘆了口气,“这对舟山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陈锐沉默了片刻后,低声道:“段崇文昨日来报,前日抵沈家门的毛海峰船队,未有將所有购置的粮米交付。“

“送去崇明了?”徐渭的声音略有些尖锐,冷笑道:“他们是看不得沈家门好啊!”

其实陈锐也並不意外,这將近两个月的时间內,毛海峰跑了三趟南洋购置粮米,这是因为沈家门成了沿海唯一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