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大明不行,我行!> 第二百二十一章 立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一章 立制(1 / 2)

第225章 立制

议事堂內。

陈锐坐在上首位,边上坐著的沈束、吴泽、徐渭几人,下面坐著的是各个管事。

相对来说,陈锐不太管政事,只是领总而已,连人都认不全。

毕竟不是军中,议论声此起彼伏,直到陈锐那有若实质的视线落在眾人的脸上,堂內才安静下来。

“半年时光,多谢诸位。”陈锐说话的节奏分明,常用短句,“如今通河,但金塘岛、定海卫、昌国各地尚需劳累。”

“半年內,虽多赖诸位,但期间亦有混乱,所以今日定製。”

“自今日起,设內书房,主管舟山诸多事宜,由陈某领总,沈师、吴泽、陶大顺为辅。”

下面眾人神色不一,有的脸上露出笑容,有的显得有些,也有人视线游走不定。

沈束原先就是主管政事,吴泽是沈家门的主要筹建者,只有陶大顺的资歷浅了些,不过先主演盐田,后在各个机构歷练,也有些经验。

陶大顺是適才才知道陈锐的决定的,偷眼警向陈锐,

陶大顺出身官宦世家,二十多岁年纪不算小了,自小攻读经史,略为年长就开始得长辈教导相关的其他学识,比如帐自验看,比如为官之道,比如各层官府机构的构成等等。

所以,陶大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陈锐这是在建制。

在陈锐看来,建制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而在陶大顺看来,建制是在独立说白了,如今的舟山,在建制之后,可以被视为一股割据力量。

“下设採买处,以廉兴贤为首,主责各式採买。”陈锐顿了顿,补充道:“军方採买另有安排。”

廉兴贤起身应了声,他原本就主要负责这一块。

陶大顺略有些意外,但想了想也不觉得意外,明朝官衙先后有省、部、

司、院、科,主事者各有品级。

如今舟山建制,陈锐另选“处”也在情理之中。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庶务,以沈师领总,基建处,以吴泽领总。”

“盐场,由郑单领总,后勤,由刘同领总,曲建中为辅。”

吴泽脸色变了变,曲建中是他很得力的下属,堪称左膀右臂,这下子被抢走了。

“仓储处,由欧强领总。”

“作坊处,由屈超领总。

4

“財务处,由陈默领总。

“其余人,均为副管事,由各个处的管事任命。”

今天只是顺道来参加的徐渭缩在椅子上,无聊的打了个哈欠,心想段崇文查出的那件事虽然目前还没有水露石出,但显然给了陈锐不小的刺潮放。

除却內情处之外的七个处,基本上都被陈锐信任的人占住了。

廉兴贤本就是陈家的姻亲,陈默是陈锐的嫡亲叔父,

刘同、欧强都是隨陈锐南下的嫡系,郑单还是陈锐在双屿岛的旧部。

屈超是护卫军第一个因伤退伍的士卒。

实际上並不仅仅只是屈超一人,杭州一战退下来的士卒都会陆续进入各个部门,他们对陈锐的忠心不好说有多少,但对这个团体肯定有著很高的忠诚度。

如此一来,陈锐即使平日里不管事,但却能通过这些人牢牢的掌控住局面。

陈锐等待了片刻,才继续扬声道:“日后任何採买、入帐、售货,以及从仓库调拨物资,都需呈文內书房,留档备查。”

下面依旧没什么人说话,只是相互用眼神示意,这也太正规了说的不好听点,这是在提防谁呢?

有心思机巧的左顾右盼,搞不好是谁手脚不乾净,才导致陈千户“·

徐渭又打了个哈欠,这样一来,权力基本上都集中到內书房了。

说起来很有点意思,內书房的几人差不多就相当於明廷的內阁,下面各处相当於六部,只负责做事,没有决断的权力。

不过七个处中,或有对等工部、户部等部门的,但没有对等礼部、更部的。

没有礼部是正常的,但没有吏部,显然是陈锐刻意为之,將人事任命权掌握在自己一个人手中。

说白了,今天的立制,就是一次权力集中。

各个管事离开之后,陈锐招手让留下的几人上前。

“军中事务单独列出。”陈锐解说道:“旅部由我领总,周君佑、徐渭、万公、陈子鑾为辅。”

“下设军法处,万公领总,孙鈺为辅。”

“设辐重营,胡八领总。”

“军器处,由曹振领总,裴达为辅。”

“採买处,由钱哲领总。

“仓储处,由吴克领总。”

几人一一应是,吴泽哀嘆一声,“你这是把人都抢光了,吴克就不说了,你让裴达去军器处作甚?”

裴达是孙鈺举荐来的,专门烧窑制砖。

“自然有原因。”徐渭笑呵呵的说:“不过你是內书房的,就不要过问军中事务了。”

陈锐看向吴克,“既然军中单设仓储处,那就要充实仓库,你这几日与徐渭、周君佑商议,从仓储调配物资。”

正。

“此外,採买处无有银钱,也需要呈文內书房,从財务处调拨银两,不过需要经旅部审核,此事由徐渭辖之。”

钱哲应了声,他是隨陈锐北上南下的老兄弟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