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就设在內书房侧面,会拨出仓库存放银两,不受財务处所辖。”陈锐点点头,看向陈默,“目前存银还有多少?”
陈默警了眼黄九皋、金柱,才低声道:“尚有三十三万余两。”
陈锐大为意外,最近几个月来,浙江这边大量百姓迁居来定海卫,胶州那边大动土木,钱如流水,而且不久前发放了山东、淮安战后的赏银,居然存银还有这么多?
要知道山东、淮安都是大捷,斩首颇多,加上多有立功者,最后统计发放的赏银是將近十三万两。
陈锐只是意外,而黄九皋、金柱是膛目结舌,三十多万两白银这个数据让他们推翻了之前的所有猜疑毕竟护卫军如今才不过万余兵力。
沈束解释道:“其实胶州那边,虽然耗用的物资多了些,但短时间內还能自给自足,
至少粮草还算充盈,按照月初胶州內书房呈报的数据,粮食能撑到明年四月份。』
徐渭暗暗頜首,青州一战之后,他赶到益都县后,第一时间没有开始安排迁居民眾,
而是搜集粮草。
大批的粮草运往胶州,为了这件事还与山东巡抚王德闹的差点翻了脸。
“粮食耗用的大头是在海州,不过海州那边並没有大动土木,耗用的其他物资不算多。”
陈锐眯著眼问道:“如今库存粮米还有多少?”
“十六万石左右。”沈束笑著说:“秋收之后,採买处一直没有停止购粮,浙江、福建两地之外,每个月船队都要往返南洋数次。”
“够吗?”
“不够。”沈束摇头道:“沈家门、定海卫这边民眾三万有余,虽然半数以上都是秋收之后迁居来的,但存粮也不算多。”
“胶州五万余民眾,存粮虽然不少,但到了明年,还是需要舟山输之,至少要到明年六月夏收。”
“海州目前不好揣测,但仅仅以赣榆县一地计算,就有近两万民眾需要賑济最要命的是倭寇、乱军盘桓日久,大片田地被荒废。”
金柱默默在心里计算了下,三地民眾超过十万了,若是都让舟山来支援,一年要耗费粮米三十万石,耗银將近二十万两白银。
而且这还是没有计算军中士卒耗费的。
金柱咽了口唾沫,他也是此刻才真正知道舟山控制的人口如此庞大。
不过金柱心中也有兴奋和激动,如果能撑到明年秋收,那护卫军的基业就稳固下来了胶州、海州、定海卫都是护卫军能牢牢掌控的,都有大片的良田即使是胶州,在距离海边略远的地方,也有大片田地,足以自给自足。
现在舟山库存还有三十多万银子,即使还有其他的耗用,但有钱庄在,足够撑到明年秋收了。
“这次遣派两个团南下剿倭,也是恰逢其会。”沈束继续说道:“浙江、福建两地採买粮米价格较高,还是南洋那边好,虽然远了些,但价格低廉,而且量也很足,所以必须扫灭倭寇,使船队能顺利往返。”
“粮米採购不能停,採买处这边”陈锐沉吟片刻后说:“陶大顺想把孙修调去海州,那就让应分负责採买处。”
沈束应了声,“应分操持庶务很是熟练,帐目也清晰。
陈锐看向沈束,“回来几日,还未去过作坊处,屈超做的如何?”
屈超是护卫军第一批招募的士卒,初战受伤,后来被安置为管事,立制后调为作坊处管事。
“很不错,作坊处一直在扩建,流程清晰,皂块的几个作坊都分开,利於保密。”沈束评点了几句后看向陈默,“至於收益,陈兄应该更清楚。”
陈默点头道:“皂块买卖扩张的很快,除了各地的铺子之外,来舟山售卖货物的商贾大都会採购,甚至直接用货物抵皂块。”
“崇明岛那边毛海峰来过两次,先后採买了数十万块去倭国,还定下每个月至少五万块的份额,所以屈超这几日又准备扩建作坊。”
“此外,那些番商也看中了皂块,到现在还没启程,主要就是为了等皂块。”
陈默说了一大串后,歇了口气后继续说:“盐田那边也在扩建,如今浙江用的大都是舟山盐。”
陈锐在心里计算了下,“每个月作坊处、盐田能產出多少?”
陈默也算了下,“两处归总约莫在四万两银子上下。”
顿了顿,陈默补充道:“盐田的管事郑单准备在普陀山、马峙岛开耕盐田,海州那边陶大顺也要开盐田,等到明年,每个月应该能產出十万两左右。”
黄九皋在心里算了下,扩建之后,每年光是皂块、盐就能给舟山提供百多万两银子。
这个数据不算夸张,两淮盐场每年光是上缴的余盐的盐税都超过五十万两了。
陈锐板正的脸上难得流露出一丝笑容,不得不承认,护卫军能在大半年时间能成为强军,舟山能在大半年时间內割据一方,两次抄家得到的银钱是至关重要的。
但不可能总抄家,能自己產出才是关键,每年皂块、盐能获得这样的收益,陈锐已经很满足了。
而且接下来舟山会参与海贸,而且是深层次的参与到海贸中银钱必然滚滚而来。
再加上钱庄,陈锐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內,不需要再为財源发愁。
堂內安静了片刻后,陈锐开口道:“財务处提十五万两到钱庄,明日师部下文,护卫军各团统计名单,计算存入钱庄的总金额。”
“以后钱庄库房內,至少要留存四成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