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大明不行,我行!> 第460章 动摇根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0章 动摇根基(1 / 2)

这么大的压力,让严嵩、徐阶、陆炳这些实际掌权者都喘不过气来,直到今日午后被召入太傅园玉清宫。

【中秋夜,周君仁、王如龙、楼楠数将率军夜袭,四面八方,杀声不绝——·】

【鹰战三刻,鞑靶大溃北逃,师正率直属团伏击,再败鞑靶,分散追击,斩首数以万计,跪地而降者逾四千面如冰霜的嘉靖帝久久的看着御案上的捷报,上面的文本无比的刺眼,让他心头的怒火越来越旺盛。

好久好久之后,嘉靖帝才眼皮微抬,“此次,任夫未有胆出兵?”

徐阶小心翼翼的往后退了半步,欧阳必进是严嵩的小舅子虽然不知道陛下到底想问的是什么,但这个锅肯定是严嵩这厮来背。

严嵩枯稿的老脸动了动,轻叹了声,“任夫性谨慎,此次鞑靶主攻胶州、登州——”

“朕记得去岁护卫军在莱州、青州与靶大战,而王邦瑞、吴桂芳力主出兵。”嘉靖帝似笑非笑的打断了严嵩的话,“今岁却无有此胆?”

饶是严嵩老奸巨猾,也有些吃不消真不愧是古往今来难伺候名列前茅的皇帝啊!

去年王邦瑞力主出兵,结果被调回朝中,如今淮东、淮西、河南、陕西、山西各地虽然依旧受朝廷所辖,但军中主要的将校调配主要受嘉靖帝与内阁所管束,兵部的分量并不重。

而那些所谓的兵备道副使的文职,更是被嘉靖帝牢牢握在手心,就连内阁、吏部都不太插得上手这位道君皇帝虽然天天盼着得道升仙,但并不是不管事的。

如今的局面,你不管事,说不定明天就成了太上皇了很多人都将嘉靖帝与李隆基并列,而去年亲自率兵北上的徐州知府吴桂芳更是被飞起一脚踢去福建,虽然是升了按察副使,但职权却是大大下降。

有这样的先例,今年欧阳必进不出兵,还是要遭埋怨指责吗?

后面的徐阶同情的看了眼严嵩的后背,这锅背的也式冤了点。

至于为什么嘉靖帝会一反去年的做派,殿内的这些臣子个个都是宦海浮沉几十年的老油条,哪里不知道。

去年山东三战还好说些,毕竟鞑靶本部只有数千轻骑,主要是汉军与降卒为主力。

而今年不同,鞑靶举重兵来攻,最关键的是俺答汗亲自率兵,若是再度败于护卫军之手说到底,护卫军从编制上来说是属于民兵-至少在明廷的角度上是如此,一支民兵大败鞑靶,而明军龟缩不前,畏敌如虎-那真是将脸都丢尽了。

长此以往,别说民心了,官心都不再依附明廷了至少大量的北地籍贯的官员对护卫军是赞誉的。

说得简单点,如果护卫军这一次只要不败北,那大活河一战就是在动摇明廷的根基。

不过严嵩、徐阶也都心里有数,若是江北军出兵北上山东·只会更糖糕这个糟糕是针对两位内阁大佬的,在胶州战报还没有传来之前,江北军北上山东,那只能仿造去年吴桂芳旧例,不上禀朝廷,直接出兵。

那决定出兵的欧阳必进和很可能亲自率兵的徐州知府谭纶,必定遭到嘉靖帝的“另眼相看”。

毕竟,那时候的出兵,等于是在间接的解轻护卫军的压力,嘉靖帝将舟山视为在背的芒刺,如何能容忍?

而欧阳必进是严嵩的小舅子,谭纶与裕王府有些来往,这个锅自然是严嵩、徐阶两位大佬来背。

难伺候,真难伺候啊!

嘉靖帝转头看向了陆炳,“青州如何?”

“护卫军一部驻扎沂州、莒州,兵力约莫四千。”陆炳口齿清淅却快速的回答:“数千白莲教民,并靶偏师驻扎费县,相隔百馀里,未有交战。”

站在后排的严世蕃眯了眯眼,悄然打量着陆炳,他不觉得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会主动遣派人手去仔细打探,很可能是因为陛下有令。

看来陛下对如今的局势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严世蕃心想,这对自己未必是什么坏事。

王邦瑞舔了舔嘴唇上的死皮,想出列说上几句,但又迟疑不定—他其实算得上是外戚,这身份使得他在南迁途中,以及南迁之后一段时间得嘉靖帝重视,但在之后却很受到忌惮。

从淮东回到南京后,王邦瑞除了上衙,几乎从不出门,与裕王府更是没有一丁半点的连络一位曾经统率大军的外戚,在宗室中是说得上话的。

长时间的沉默后,嘉靖帝挥了挥手,没有说一句话,没有做任何的决定,斥退了群臣。

除了严嵩,从头到尾都没有机会开口的几人退出殿外,视线相互交集,眼中都有捉摸不定的神色。

李默突然开口道:“大沽河一战,护卫军击溃的都是步卒,俺答汗若能率骑兵渡河—

“最好是护卫军全军溃败,陈锐并周家二子身首异处。”严世蕃冷冰冰的说:“鞑靶再无后忧,全力攻关中,然后南下蜀地,最后顺江而下———”

听着这冷嘲热讽的言语,众人心里都浮现出怪异的情绪·-严嵩是被公认的奸臣,其子严东楼更是品行败坏,却说出这等话。

明廷对陈锐的忌惮更甚于鞑靶,甚至于严东楼与陈锐有生死大仇,但严世蕃的话却显示了这位独眼龙将大局摆在了前面。

安静了片刻后,严嵩看向了徐阶,“国事艰难,还需携手。”

“元辅言重了。”徐阶的做派永远是缩头乌龟。

王邦瑞轻声问道:“可要使江北军略为北上?”

严嵩苦笑了声,既没有回答,也没有摇头或者点头,只缓缓向前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