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黄金家族,我带蒙古铁骑横扫亚欧> 第344章 大元恐怖无情的国力碾压,懵逼的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章 大元恐怖无情的国力碾压,懵逼的大(2 / 3)

个小国都和大理进行接壤。

后世有些人认为罗氏鬼国和罗殿国是一个国家,这其实是不对的。罗氏鬼国在贵州毕节一带。罗甸国在贵州黔西南罗甸、贞丰一带,在广西入云南的必经之路上,是水西安氏的前身。

自杞国最为强大,其地域最强盛时北至曲靖、南达红河、西抵昆明、东至广西红水河,地方千里,号称拥兵十万之众。虽然如今地盘略微缩小了些,但仍不容小觑。在历史记载一带中,他们为了抵抗蒙古人,甚至修了一条长城。蒙古军为了征服此国,打了足足三年。

不管怎么说吧,自从赵朔全取宋国以来,这三个国家陆续向赵朔称臣。

赵朔下旨,命自杞国出兵四万,罗殿国和罗氏鬼国各出兵两万,共八万大军,自带干粮,发兵大理,攻打善阐(昆明)。

好不容易出兵一次,只拿下云南怎么行?赵朔想把贵州一并收了。

他在湖南和广西各屯了三个汉军万户,如果这三个小国听命攻打大理,还则罢了。

如果胆敢按兵不动,大军马上进击,将这三个小国灭了。

第四路军,则是这次出征大理的主力部队,也就是中路军了。

赵朔在四川的叙州(宜宾),屯了五个汉军万户以及大量的粮草物资。

叙州既处于大元和大理的交界处,又地处金沙江与岷江交汇之处,从此以下始称长江,水运非常发达。

四川的府兵和器械,湖广的粮秣物资,从水路向着叙州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充。

这里由赵卓为主帅,孟珙为副帅,率领五万大军,十万府兵,共十五万大军,向大理发动正面进攻。

另外,四路大军攻入大理后需协调合作,统一听从赵卓和孟珙的调令。

粗略算起来,赵朔这次用于攻打大理的总兵力,是东路军九万,西路军九万,中路军十五万,云贵附庸军八万,总兵力高达四十一万之众!

不用像历史上忽必烈那样进行军事冒险,而是残暴无情的国力碾压,不给大理任何机会!

甚至于,赵朔第二天就明发诏书,将这次攻打大理的军事布置公告天下。

有什么可隐瞒的?

赵朔就是要告诉自杞国、罗氏鬼国和罗殿国,不要有任何侥幸之心,乖乖自带干粮攻打大理。

就是要告诉大理境内的军民百姓,负隅顽抗没有任何意义,除了乖乖投降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

当然了,这份诏书里面还有别的内容。

比如,细数云南之地和华夏的渊源,云南在秦汉南北朝时期即已经为华夏之地。南诏创建,与大唐的厮杀,对成都的杀戮。以及大元创建,要求大理重归华夏,大理竟丧心病狂,杀死并且侮辱了大元使者。如此冥顽不灵,必须立时诛之。

比如,赵必恊没于王事,有大功于国,应极尽哀荣。诏赵必恊遗体回归中都之际,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元好问,亲自出迎,代朝廷主持祭奠。

加封赵必恊渤泥县侯,封地扩充到周长四百里之地,世袭罔替,与国同休。赵必恊之父赐二品衔,赵必恊之妻赐三品诰命夫人。

还有,告全体大理子民,凡元朝大军所到之处,需立即开城投降。否则,城破之日,全城尽诛之。当然了,奋起接应大军,主动开城门投降者,不但既往不咎,大元还会给予嘉奖。

诏书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大元诸内省。一时间,天下震动!

一个月后,大理城。

“大哥,祸事了!祸事了!”

高泰和拿着一份大理秘谍抄写的告示,急匆匆走进了高泰祥的书房。

高泰和是大理国相高泰祥的兄弟。

当初,大元使者来到大理,要求大理归降,高泰和其实和高泰祥的意见是一致的,绝不归降。

着实舍不得啊!

高氏从大理创建之初的六大家族之一,发展到如今的一家独大,容易吗?

如今,大理各府县都有高氏子弟的身影,控制各地的军政,简直是一个个的土皇帝,

这种好日子,能是给所有高氏子弟一年总共八千两银子能赎买来的?

但是,现在高泰和着实慌了手脚。

四十一万大军啊!这是什么概念?

大理全国不惜一切的动员,都凑不出这么多兵力!

还有,他敏锐的注意到了三万这个数字。

大元本国的三路大军,为什么正规军兵力最少是三万?因为大理国总共就只有三万正规军!

无论大理主力攻打元朝的哪路军,元军都至少不会吃亏。

至于那三个小国的附庸军?死多少赵朔都不会心疼。

四路进发,大理军顾此失彼,恐怕亡国之日已然不远了!

再说直白一点,表面上大理是得罪了大元一个国家。实际上,却至少是相当于同时得罪了之前的吐蕃、大宋和安南。

这三个势力,哪个不比大理强大?

赵朔如此安排,既是彻彻底底碾压,又是光明正大的阳谋,高泰和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破解之道。

不过,国相高泰祥把那告示看完之后,面上却无多少惊慌之色。

他微微点头,道:“我确实错估了赵朔的决心。原本,我觉得,我大理国小民穷,赵朔即便攻下大理,又能有多少收获?也就是派十万左右的大军。没想到,赵朔竟然出动了四十万大军。如此一来,他即便攻下了大理,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