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当众表扬李甜,李甜心里很高兴,同时意识到,刘泉可能会推荐她。
这叫先造舆论。
如果不造舆论,别人认为李甜表现不好,刘泉的推荐就会遭到别人反对。
客观地说,招商局就这么几个人,李甜作为招商科科长,表现确实是最突出的那个。
招商科长的位子就是一个容易作出表现的位子。
但表现再突出,没有领导帮忙造舆论,别人心里也是不服的。
别人会说,让我当招商科长,我会比李甜做的更好。
不服气。
当领导出面说谁谁表现好时,这种不服气的声音就会被压下来。
刘泉此时不但表扬李甜,还让大家向李甜学习,这就是把李甜树为典型了。
刘泉说这话的时候,没有把宁心远和孙贵平两位局领导排除在外,话中的意思似乎也在让宁心远和孙贵平向李甜学习。
这话说的孙贵平就不高兴了。
但刘泉压根没把孙贵平当回事。
孙贵平就看向宁心远。
宁心远听着孙贵平的话,没什么表情。
随着官场的历练,高手越来越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的意图,也就是所谓的有城府。
宁心远之前跟着王书记作秘书,在王书记面前不能表现出城府。
领导不喜欢有什么事藏着掖着的身边人,那样会让领导感到不安全,领导喜欢让他一眼就能看的透明的身边人。
现在离开了王书记身边,需要独自去面对官场上的人和事,就不能和当秘书时一样了。
身份发生了变化,一言一行就要随之变化。
必须要保持城府,不能做透明人。
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不是一种贬义词的标签。
宁心远不动声色,孙贵平就不好再看向他了。
刘泉继续在那里说话,不时喷出一些唾沫星子。
“宁局长,你刚到我们招商局,对招商的事还有一些不了解,要多多学习啊,等你挂职结束回去,帮着济州市搞招商,就驾轻就熟了。”
刘泉把话说向了宁心远。
有指点宁心远一番的意思。
如果私下里指点,这倒没什么,但当众指点,就有些教育宁心远的意思,同时也让其他人有些看不上宁心远。
孙贵平再次看向宁心远。
宁心远微微一笑道:“刘秘书长说的对,我刚过来,各方面都需要学习,请大家多多指教。”
李甜一时得意忘了形,笑说道:“宁局长,你在申海的时候就是着急了些,招商不能着急,一急,人家客商不理会了,我们只能无功而返。”
这就是在打宁心远的脸了。
张坤也向宁心远看了过去。
“李科长你说的对,做事就是不能急,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这一点上我要向李科长学习,李科长申海之行收获很大,是我们学习的表率,李科长,要不你向大家讲一讲你的收获,以及做事的经验?”
张坤和孙贵平的眼睛一亮,对宁心远的机智暗中点赞,看李甜怎么反应。
李甜的脸色红了。
刘泉却听的云里雾里,宁心远话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李甜有什么没向他汇报,以至于宁心远说的话他听不明白?
刘泉向李甜看去。
李甜的脸上不淡定了。
“宁局长,我哪有什么收获?我们不是一起去拜访客商的吗?我虽然尽了力,但也是无功而返啊。”
宁心远淡淡回了一句:“我可没说是招商的收获啊。”
李甜脸色更加难看了。
她后悔一时不慎,说了宁心远那一句话。
“我个人哪有什么收获,宁局长您真会说笑,招商的事,都挺不容易的,宁局长你也是尽了力了。”
李甜不敢再和宁心远说下去。
刘泉分明听出这里不对劲。
但李甜不说,他不好向李甜发问。
“好了,我现在再说一句,招商一定要有耐心,这次招商的情况要写出分析报告,宁局长,你是带队去的,你来写,写好交给我。”
刘泉站了起来,脸色不太好的样子,领导架子十足。
“刘秘书长,我写不了这报告,李科长对情况最熟悉,让李科长写最为合适。”
宁心远当众不服从命令,弄的刘泉脸上很不好看。
孙贵平和张坤一看,很是佩服宁心远的做法。
李甜怕宁心远与刘泉争起来,再说出不好的话来,赶忙接住宁心远的话说:“秘书长,我来写吧。”
刘泉看了李甜一眼,说:“你跟我去办公室。”
李甜跟着刘泉走了。
宁心远和孙贵平等人都没有说话。
王厚强在刘泉和李甜走了之后,悄悄起身溜了。
等王厚强走之后,孙贵平开了口:“宁局长,刘秘书长对我们这次招商很不满意啊。”
宁心远看向孙贵平道:“孙局长有何高见?”
孙贵平一时语塞。
“我和小张是支持宁局长你的,不过如果刘秘书长对我们有意见的话,不太好。”
宁心远道:“考验的时候到了,这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