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王书记在济州市的威望很高,下一步作何打算?”
张友林瞄了宁心远一眼,问道。
宁心远回道:“张书记准备作何打算?”
张友林的眉头一挑。
“不错,不错,我去省城一定找王书记汇报工作。”
张友林决定脚踩两只船,万一王书记将来当了省长,而他却与高育才搞的过于亲近,对他是不利的。
他现在算是明白一件事,宁心远来到新平市,绝非是挂职那么简单,先不说其它的事,指定有着帮王书记拉拢他的意思。
如果他完全置之不理,且不说将来,就说现在,工业园区的污染问题就可以成为他的一个软肋,宁心远那句说焦点访谈的话,不是不可以理解成一句威胁的话。
张友林觉得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他有些不能理解,王书记敢把这样的任务交给年轻的宁心远。
宁心远虽然是王书记的秘书,深受王书记信任,但宁心远太年轻,王书记不怕宁心远把事情办砸了吗?
张友林抬头仔细打量宁心远,宁心远平静自如,定力十足,他能真切地感受到宁心远对问题的洞察能力。
一个人有没有洞察能力是评判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年轻人往往没什么洞察能力,便因为他们尚不成熟。
年长的人因为经历的事多了,洞察能力就提高了,看人看事,一眼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宁心远的洞察能力比同龄人高出许多。
王书记之所以如此信任宁心远,大概是知道宁心远有这样的洞察能力,不会把事情办砸。
以前虽然觉得宁心远不错,但只是一种直觉,现在通过与宁心远的交道,才深切了解到宁心远确实非同一般,他作为市委书记,也不能再俯视宁心远了。
张友林的面孔郑重起来。
把宁心远打量的更加仔细。
他发现了宁心远脸上所展现出来的自信。
这是其他的年轻人在他面前所不会存在的情况。
别说是年轻人,就是那些处级干部,在他面前,那也是诚惶诚恐,不敢向他展现出这种自信的姿态。
自信绝对是一种奢侈品,一般人是拥有不到的。
而在领导面前,一般人不敢向领导展示自己的这种奢侈品。
怕领导会嫉妒。
下属表现的比领导还自信,那还了得?
或许别人会认为,宁心远是挂职干部,不归新平市管,所以不把市里的领导当回事。
张友林却觉得不是这种情况,挂职干部可以不把其他市领导当回事,但不会不把他这个市委书记当回事。
宁心远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一个是背景,王书记的背景,另一个,就是宁心远的独到之处。
他越看宁心远,越觉得这是宁心远的独到之处,与背景似乎无关了。
张友林觉得自己可以操纵任何人,可是面对宁心远的时候,却感到力不从心,宁心远不按照他的节奏去走。
张友林有一种遇到对手的感觉。
对了,曹操的对手是谁来着?
刘备!
宁心远象不像刘备?
只是这刘备太年轻了些。
不过曹操见到刘备时,刘备的年龄和现在的宁心远差不多。
而他的年龄却是比见到刘备时的曹操大不少。
刘备是什么性格?
喜怒不形于色,宁心远现在有没有这种情况?
好象有点,这就对上了。
以曹操自居,却没想到会碰到刘备,这就有些意思了。
“心远,你喜欢看三国演义吗?”
张友林笑着问起来。
宁心远一听,笑回道:“三国演义是我们的四大名着,我是看过的。”
张友林笑道:“你对三国演义里的哪个人物印象深刻?”
宁心远想想道:“我对曹操说的那句话印象深刻。”
张友林一听,起着兴趣问:“是哪句话?”然后在脑海里想到曹操说的那句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话,以为宁心远对这句印象深刻。“
不料宁心远却说道:“曹操说过一句话,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张友林笑了起来道:“心远,这么说,你对曹操很有好感了?“
宁心远笑道:“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我倒是喜欢真小人。“
这话说的张友林有些睁目,他没想到宁心远会来这么一句,是不是在骂他是真小人?
不过,他以曹操自居的事并没有和别人说过,宁心远不可能知道吧?
张友林道:“心远,刘备虽然是伪君子,但曹操对他可是欣赏有加啊。“
宁心远道:“因为他们是天生的对手,曹操这个真小人,也只有刘备这个伪君子能对付了,而刘备这个伪君子也只有曹操这个真小人才能与他过过招,一个人如果做不了真小人,也当不了伪君子,那就是泯泯众人,不值一提了。“
张友林兴趣地问:“你是说除了真小人和伪君子,就没有其他人了吗?世上不是还有小人和君子一说吗?“
宁心远道:“小人与真小人的区别在于,小人往往还想当伪君子,但他小人的尾巴露的太多,做不得伪君子,而想做君子的人,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