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章 省报的报道(1 / 2)

张友林鼻子一抽,说道:“育才省长,我不是着急,是怕媒体一曝光,会给别人更大的攻击口实,在关键时候,得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我们都很爱惜羽毛,但有时候会发生黑天鹅事件,得防着。”

看了看张友林,高育才问:“你决定了?”

张友林道:“必须及时出手了,再不出手,以后会更被动,我会把握好节奏的。”

高育才思忖半天,终于说道:“既然你这么决定了,我尊重你的决定,毕竟你现在是新平市委书记,我大不了就一直当这个常务副省长,也没什么嘛。”

张友林道:“育才省长,我是一直支持您再往上走的,以您的资历和能力,完全可以往上走。”

高育才道:“哪有那么容易?想从副省变正省,比登天还难,你想往上走,别人也想往上走,我这个常务副就是一个幕僚的角色,想干什么,哪是我能决定的?所以我现在只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争取一点机会,除此之外,我有什么?新平是在我手上发展起来的,我不想它出现什么问题,你现在要接好这个接力棒,不要姑负新平人民的期待。”

张友林道:“我知道,我会努力的,另外,我觉得新平的发展证明了您的能力和水平,能当好一个市的主政领导,就可以当好一个省的主政领导。”

高育才叹道:“话是这么说,但是人都是往前看的,哪有往回看的?以前的成绩只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也可以,所以,现在主政一个市才行,而不是过去,所以,王信的机会是很大的。”

张友林道:“如果他的机会大,他为什么还要让宁心远到新平来呢?”

高育才道:“这就是人家的高明之处了,有攻有防,而我们有什么?”

张友林道:“他在济州市就没什么问题吗?”

高育才道:“问题是有的,关键是得让人认为有问题,比如他强力拆违的事,得罪了不少人,是不是一个问题?可是老百姓认可啊,你怎么去针对人家?济州市是一大阵地,可惜不在我们的手上,失策了。”

张友林想了一想,说:“我看没有那么悲观,王信毕竟年轻,还需要一定的历练才可以往上走吧。”

高育才道:“话是这么说,但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所以,你现在考虑很多,我也理解,我总不能让你一直支持我。”

张友林道:“我没有别的想法,王信那边,我只是正常和他交往,他毕竟是省委常委,该有的尊重我会有的,但没有别的了。”

“你看着办吧,你将来会比我强的,我不能挡了你的路,只要有机会,我会积极推荐你的。”

“育才省长,您不要误会我,我绝没有其它的想法,只想新平不要出什么大事,出了大事,我挡不住。”

见完高育才后,张友林去了济州市委大院。

他主动去找了王书记,一方面向王书记汇报了新平市的工作,另一方面向王书记释放加强两市交流的信号。

王书记与张友林亲切见了面,两人座谈了有两个小时。

张友林分明着急走,但是王书记却和他说个不停,不让他走。

张友林心里就明白了,只要他主动踏进了王书记的办公室,有些事情就改变了。

可是他还想有所挣扎。

不能现在就决定怎么做,他要左右逢源。

从省城回来后,张友林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工业园区的污染问题。

研究这个问题之前,他带着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去了工业园区现场办公,让与会人员深切感受到污染所带来的问题。

回来后,就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治污的工作。

当天晚上的新平新闻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

工业园区的污染问题就彻底摆在了台面上,有关工业园区污染的情况就成了大家议论的话题。

陈顺文此时升任为东陆日报社副社长,虽然仍是副厅级干部,但是职务提高了。

陈顺文把报社的记者叫过来,安排记者去新平市采访,报道有关新平市治理污染的问题。

记者接到了任务后,就来到了新平市,新平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张友林作了报告。

张友林心里一凝,在盘算着这个事情。

治理污染可以是一个工作成绩,说明加强了环保工作,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但是如果省报社作了报道,那么省里的干部就会追问,现在是治理污染,那么造成污染的是谁?

进而就把情况联想到高育才主政时期了。

到底要不要做这个报道?

做报道了,对他有好处,但对高育才就不一定有好处了。

张友林赶忙与省报的记者见了面。

问了省报记者过来报道的用意,是做负面报道的,还是做正面报道的?

省报的记者回答自然是做正面报道。

一听是正面报道,张友林就不好拒绝了。

事情没有必要搞的太谨慎,如果不让省报记者报道,以后省报记者对新平市有意见,不是一件好事。

省报记者采访一番,到了晚上,张友林又专门宴请他们一顿,临走时又给了不少土特产,省报记者高兴而归。

很快,这篇有关新平市治理污染的报道就出现在了省报的头版上。

如果仅仅是一篇报道就算了,可没想到,还有一名记者写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针对治污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各地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