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才让宁心远回省政府,实际上不是让宁心远回省政府,而是让王书记回省政府。
因为只有王书记回省政府,宁心远才能回省政府,高育才这么说,意味着他已经放弃当省长的想法了。
而宁心远听出了高育才话里的意思,反问高育才愿意让他回省政府吗,是看高育才给不给一个肯定的回答。
张友林正这样想着,高育才笑道:“只要心远你愿意回省政府,我怎么会不同意?我欢迎你回来啊。”
宁心远站起来说:“谢谢高老师对我的厚爱,回去以后我一定和王书记说说这事。”
话音一落,张友林的眼睛一亮。
谈话间,两人说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心远啊,梁同伟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你现在也是我最优秀的学生,我很感到自豪啊,同伟在我面前多次说过你,你们学生之间要多交流。”
宁心远忙道:“我对梁厅长是非常尊重的,他是我的学长,我向他学习。”
高育才笑道:“相互学习。”
宁心远道:“我不敢,梁厅长太优秀了。”
高育才笑道:“太优秀了也不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心远你说是不是?”
这话是啥意思?
说梁同伟的际遇?
梁同伟一直想当副省长,却是一直当不上,想必是这个意思吧?
“高老师,我觉得只要树大根深,风怎么摧也是摧不倒的。”
高育才哈哈大笑。
张友林也跟着笑了起来。
宁心远真的很机智。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造诣,实在是了不得。
“心远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有一句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这风啊,可不简单,你是年轻人,要多注意啊。“
宁心远回道:“我觉得风没什么可怕的,风浪越大,鱼越贵。“
高育才一愣,接着笑了起来。
“对,年轻人就是有勇气,不象我,人老了,经不起风吹,一吹就容易感冒。“
宁心远道:“高老师,那您要注意身体,不能太忙了,忽视了身体锻炼。“
高育才笑道:“谢谢心远你的关心,我希望有一天彻底退下来,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宁心远忙道:“高老师,您离退休还早着呢,起码可以干到六十五。“
高育才看着宁心远,再次哈哈笑了起来。
张友林坐在旁边也乐了,宁心远说话挺直率的,不过正是这种直率,却让人听了很高兴。
“心远啊,说来惭愧,你叫我一声高老师,我却从来没教过你,而说到老师,王书记才是你的老师啊。“
高育才这么一说,宁心远连忙道:“我有着好多老师呢,我一直是向老师学习的,我虽然和高老师您接触的不多,但是也学习到不少东西呢。“
高育才觉得宁心远很会说话,虽然宁心远是王书记的秘书,如果能拉过来不很好吗?
“这是老师的不是,没经常找你聊聊,以后啊,你到省政府来,我们再谈谈明史。“
宁心远笑道:“那太好了,高老师不收我学费吧?“
高育才哈哈笑道:“学费倒不需要,请我吃饭吧。“
宁心远道:“好嘞,这可是难得,到时请张书记作陪吧。“
高育才大笑,张友林笑着道:“这没问题。“
宁心远与高育才聊了老大一会儿,考虑到不好在张友林办公室待太长的时间,因此主动提出离开,高育才又与他握了握手,看他离去。
等到下午的时候,梁同伟的电话突然打来。
“心远处长,你什么时候回省城?“
宁心远问:“梁厅长,您有什么事吗?“
梁同伟笑道:“我想见下王书记,不知王书记方便不方便?“
宁心远道:“我现在不是王书记的秘书了,您要见王书记,和王书记现在的秘书联系吧。“
梁同伟笑道:“我现在想和你联系,你帮我问问,王书记是否方便。“
宁心远心中一思忖,意识到梁同伟并非是普通地一次想与王书记见面,而是有重要事找王书记说。
会是什么事?
宁心远一想,想到梁同伟一直想当副省长的事,不会是寻求王书记支持的吧?
如果说高育才不再与王书记争省长,他一定会提出条件,让王书记支持梁同伟当副省长会不会是个条件?
但是,王书记能支持梁同伟当副省长吗?
梁同伟这人太复杂了,支持他不太好。
“梁厅长,我现在在新平,不在省城,不好去问王书记方便不方便。“
梁同伟道:“周末你回来,我们先见见面。“
宁心远无奈,只好先答应下来。
就在高育才想退出省长人选之争的时候,京城一位首长来到了东陆省视察工作。
去了济州市高新区,看了京西方的项目,梁书记和李省长以及王书记陪同。
这一次首长视察结束之后,王书记要接替李省长当省长的呼声高了起来。
宁心远回到省城,与梁同伟一联系,两人就见了面。
“我听高老师说了,我们都是高老师的学生,以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们学生之间携起手来,好好向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