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刘孙激战三百回
若无意外,孙策此时应该拉着周瑜,在舒地交纳英杰,鼓瑟吹笙,舞剑弄刀,于江淮间扬名。
可随孙坚到鲁阳后,听到一个叫“史无拘”的少侠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劫掠董卓看上之人的传言时,孙策那颗心就蠢蠢欲动了。
大丈夫当如此。
孙策对父亲道。
“那你先去鲁阳山,替为父做个先锋探探路吧。”孙坚拗不过儿子,无奈道。
听到父亲首肯,孙策欢呼,如脱缰的野马般带着竹马直奔霍阳山。
而今在明光寨前。
同类。
四目相对,刘晞眉梢一挑,脚步腾挪,正欲上前,残破的袖口却被轻轻拉住。
只见荀彧投来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主公稍安。”荀彧低声道,“孙坚乃是大汉忠良,如今诸侯讨董,我们与之一荣俱荣。伯符年少气盛,恐有误会,且让彧试着言语化解。若是能化敌为友,方为上策。”
刘晞想起刚刚文若的“千金之子不立危堂”的言论,只能按耐住手痒,后退半步,“行,文若你先请。”
荀彧整理衣冠,缓步上前,立于寨墙之上,青衫磊落,不带半分杀伐之气,却自有千钧气度。
“足下可是破虏将军之子,孙伯符?”荀彧朗声道。
孙策勒马昂首,有些不耐烦地瞥了一眼这个文绉绉的儒生:“既然知道小爷的名号,还不快开寨门受降?我看你们这寨子虽然破烂,但位置倒是不错,正好给我军做个歇脚的马场。”
“小将军误会了。”荀彧不急不躁,拱手一礼,“吾等并非此间山匪。此寨原为大牛寨,其中山贼早已经被我家主公率义兵剿灭。如今竖旗以此,乃是为了安顿流民,护佑一方。”
“既然孙将军志在讨董匡扶汉室,那你我便是同道中人。两军交战,不仅伤了和气,更是让亲者痛仇者快。不若小将军下马一叙,我家主公备有薄酒,愿与少将军共商讨董大计。”
此番解释有理有据,既点明身份,又给足了台阶,换作任何一个成熟的将领,此刻都会犹豫。
毕竟动兵伐战,是外交手腕的最后一步,能靠讲道理体面收场,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他是孙策。
十五岁,少年英才,意气风发,在父亲的荫蔽下长大,耳边是无数鲜花和掌声,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
“同道中人?”孙策嗤笑一声,手中虎头湛金枪挽了个漂亮的枪花,枪尖直指寨墙,“少拿这些酸儒的大道理来压我!我这一路走来,见多了打着‘义兵’旗号实则劫掠百姓的草寇。”
他那双锐利的眼睛扫过寨墙上参差不齐的“明光军”,眼中的轻蔑更甚:“看看你们这群人,老的老,小的小,连甲胄都凑不齐,也配称义兵?还想跟我谈讨董大计?”
“废话少说!”孙策猛地一夹马腹,战马长嘶,“这世道,拳头硬的才是道理!你说你们剿了山贼?好啊,那就让我看看,你们到底有几斤几信!”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越过荀彧和那个身材略显“瘦弱”的刘晞,最后定格在守卫寨后、正在指挥搬运滚木的伍仁身上。
伍仁行伍出身,身材魁梧,满身腱子肉,一身擦得锃亮的家传盔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一众明光军中显得格外鹤立鸡群。
“哈!我就说这寨子里的能人在哪,原来藏在后面!”孙策眼睛一亮,“听说挑了黑山寨二当家的是个猛士,想必就是你这个大个子吧?”
因年龄太小、身量不足而被完全无视的刘晞:“……”
循循善诱半天、最后当事人却完全没听进去的荀彧:“……”
伍仁一脸懵逼地扶着滚木:“啊?”
“那个大个子!过来!和小爷我不死不休地打一场!”孙策兴奋地舔了舔嘴唇,“只要你能接我十招,我就信你们是义兵!”
话音未落,孙策竟不等伍仁回应,直接张弓搭箭。
“嗖——”
一支利箭破空而来,射断了伍仁手中的滚木绳索。沉重的滚木瞬间脱手,直直向伍仁砸去!
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逼人出手的挑衅!
“小心!”
电光火石之间,一道瘦小的身影如鬼魅般闪过。
刘晞足尖在寨墙上一点,身形凌空翻转,“砰”地一声将那滚木踢偏,险之又险地救下了伍仁。
烟尘散去,刘晞单膝跪在寨墙边缘,发丝微乱,那双原本含笑的眸子此刻冷若冰霜,直直看向前方的孙策。
“哦?”孙策诧异地挑眉,随即有些失望地摆摆手,“身法倒是还行,可惜是个毛得没长齐的小白脸,一边玩泥巴去,别挡着小爷找这位壮士切磋。”
刘晞缓缓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气极反笑,一把夺过伍仁手上的枪,翻身上马:
“孙伯符是吧?我看你毛都没长齐,奶味也还没散,不然怎么跟发疯的野狗一样到处乱窜,听不懂人话!”
荀彧扶额:……完了,这两个祖宗是彻底谈不拢了。
孙策不怒反喜,眼眸在阳光的映射下璀璨耀眼,散发着浓烈的战意,他长枪一扫,大呵道:
“来战!”
身后鼓声大振,喊声大举,两马相向奔驰,一时之间烟尘四起,狂风蔓野。
孙策一夹马腹,如离弦之箭般冲来,手中长枪如龙出海,直取刘晞面门。
刘晞挥枪格挡,趁对方被卸力,又回枪横扫。
战五十合,不分胜负。
“好身手!”孙策大笑一声,索性弃了长枪,猿臂一伸,直接向刘晞抓来,“给小爷下来!”
刘晞亦弃枪,借力打力,顺势扣住孙策手腕,两人竟一同滚落马下,在尘土中扭打成一团。
没有了兵器和战马,便成了最原始的肉搏。
挣打过程中,刘晞发髻散开,孙策揪住刘晞头发,惊奇道:
“诶你这个小白脸,怎么长得跟个姑娘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