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创造”出第一个属于帝国的“心灵传输者”后,整个科研团队的士气,都达到了顶峰。
下一个研究课题,被迅速地提上了日程。
——研发出一种可以不依赖于人体,纯粹通过机器,来复现“心灵传输”现象的设备。
如果说,之前的研究,是把“超能力”变成了一种可以被赋予的“技术”。
那么,现在的研究,就是要彻底地,将这项“技术”,工业化、标准化、模块化。
这个项目的难度,比之前的基因改造,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因为它需要解决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如何用机器,来模拟出人类大脑在发动能力时,那种极其复杂的,“意识驱动”的过程。
整个团队,再次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研究之中。
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
一个小组,负责设计一台可以稳定输出那种特定频率“钥匙电弧”的能量发生器。
另一个小组,则负责研发一种可以替代人脑,承载和处理“信息锚点”的量子计算机。
而最重要的一个小组,由韦伯博士亲自带领,负责攻关最核心的难题——如何将“信息锚点”和“钥匙电弧”进行完美的耦合,从而在指定的空间坐标,撕开一个稳定的“跳跃疤痕”。
岳舟没有直接参与到具体的研发工作中。
他只是作为一个最高级的顾问,在团队遇到瓶颈时,用他那超越时代的大脑,为他们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引。
比如,他会提醒那些埋头于量子算法的科学家,可以尝试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去借鉴一下人脑在处理图像信息时的“模糊识别”和“联想”机制。
他也会告诉那些负责能量研究的专家,单纯的电弧,可能还不够,或许还需要一种可以模拟生物电场的,特殊的“电磁透镜”,来对能量进行聚焦和塑形。
他的每一次提点,都像是一把钥匙,为那些陷入思维困境的科学家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实验室里,充满了各种仪器的嗡鸣声,和科学家们激烈讨论的声音。
失败,是家常便饭。
他们炸毁了十几台能量发生器的原型机。
也烧掉了好几块昂贵的量子计算芯片。
但没有人气馁。
在帝国,科研的失败,从来不会被问责。每一次失败,都会被详细地记录下来,成为下一次成功最宝贵的垫脚石。
终于,在耗费了海量的资源和无数个不眠之夜后。
一台造型奇特的,充满了帝国科技美学的巨大环形机器,被建造了出来。
它就是“心灵传输”机器的,第一台原型机。
“先生,”韦伯博士站在机器前,对着前来视察的岳舟,介绍道,“我们叫它‘星门’一号。理论上,它已经具备了进行短距离空间传送的所有条件。”
岳舟看着那台闪烁着蓝色光芒的机器,点了点头。
“开始测试吧。”
“是。”
韦伯博士走上控制台,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星门”一号开始运转。
环形的机器中央,能量开始汇聚,强大的电磁场,让周围的空气,都开始变得粘稠。
“目标坐标已输入,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水下一万米。”
“能量输出稳定。”
“量子锚点锁定成功。”
“启动‘钥匙电弧’!”
随着韦伯博士一声令下。
一道耀眼的蓝色电弧,从机器的顶端射出,精准地击中了环形中央的那个能量汇聚点。
“嗡——”
一声奇异的,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嗡鸣声响起。
机器的中央,空无一物的空气,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的水面,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然后,一个直径约三米的,边缘不断闪烁着电光的,稳定的圆形空间门,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空间门的对面,是一片漆黑的,充满了恐怖水压的,深海的景象。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整个指挥中心,爆发出了一阵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的欢呼。
所有人都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他们,用机器,用纯粹的科技,复制了“神”的权柄!
岳舟看着那扇稳定的空间门,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从今天起,帝国,才算是真正地,拥有了跨越星辰大海的,最坚实的底气。
……
“星门”技术被成功攻克后,所有的相关数据和技术资料,都被立刻封存入库。
而针对“心灵传输者”的研究,也告一段落。
但岳舟,却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他把韦伯博士和几个核心项目的负责人,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心灵传输’的原理,我们已经基本搞清楚了。”岳舟开门见山地说道,“但是,我的能力,和他们的,完全不同。”
他将自己之前测试的结果,再次展示给了众人。
“我的穿越,不产生任何空间波动,也无法被任何仪器所监测和追踪。”他说道,“这说明,我的能力,可能作用于一个比三维空间,更高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