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里岳舟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规律节奏。
他每隔半个月就会配合科研团队进行一次“天意”协议的极限精神增幅实验。
每一次他都会将自己的意识短暂地“降临”到现实世界的“源宇宙”中。
他留下一个清晰的“信标”让科学家们采集更多更精确的数据。
在实验结束后的那段“贤者时间”里他没有选择闭关修炼。他也没有立刻投入到新的研究中。他开始做一件他以前很少会做的事情。他开始陪伴岳瑾。
他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岳瑾处理政务的宏伟殿堂里。他不会打扰她只是找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静静地坐着。
他像一个最普通的旁听者看着他的这位弟子。他看她如何以一个帝皇的身份处理着这个庞大帝国每日里发生的纷繁复杂的事务。
归源城中央政务大殿。这座由帝国最顶尖的建筑师和材料学家联手打造的建筑庄严而宏伟。
但它的内部却没有任何传统皇宫那种森严和压抑的氛围。
巨大的穹顶是由一种可以模拟天光变化的特殊材料制成。它让整个大殿永远都充满了明亮而柔和的光线。
大殿的中央不是高高在上的龙椅。而是一张巨大的环形的议事圆桌。岳瑾就坐在这张圆桌的主位上。
她的面前是几十块悬浮在空中的全息光屏。上面实时地显示着来自帝国各个角落的数据和报告。而圆桌的两旁坐着的是帝国各个部门的最高负责人。
有负责农业的有负责工业的有负责教育的也有负责法律的。他们就是帝国这个庞大机器的“大脑中枢”。
岳舟第一次来旁听时岳瑾还有些小小的拘束。她会下意识地挺直腰板说话的语气也会比平时更正式一些。
她会时不时地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看一眼那个坐在角落里的她最敬爱的先生。她似乎是想得到他的肯定。但很快她就完全进入了状态。
因为她知道她的先生不会干涉她的任何决定。
“下一项议题。”岳瑾看着面前的光屏开口说道。她的声音通过扩音设备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关于‘望乡城’最新一批‘预备役’公民的安置问题。”
一个负责民政的官员站了起来。他向岳瑾鞠了一躬然后说道:“陛下,根据‘皇后’系统对这一批三万七千名‘预备役’公民长达一年的观察和综合评估,我们筛选出了八百一十二名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杰出天赋的人才。”
“这是他们的详细名单和评估报告。”一份详细的名单出现在了所有人的光屏上。
“我的建议是”民政官员继续说道“将这八百一十二人正式吸纳为帝国公民。然后根据他们的天赋和兴趣分配到各个对口的学院进行为期三年的系统化培养。其余的人则继续留在‘望乡城’等待下一轮的评估。”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个负责社会学研究的老者站了起来。“我反对。”老者说道“陛下,我认为这种单纯以‘天赋’为标准的筛选方式有失偏颇。”
“我们帝国的核心理念是‘有教无类’。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暂时没有表现出所谓的‘天赋’就剥夺他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权利。”
“我承认那八百一十二人是天才。但剩下的那三万多人里难道就没有一个。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培养成为栋梁之才的吗?”
“我建议我们应该扩大招生范围。只要是通过了最基础的品德和忠诚度考核的‘预备役’公民。我们都应该给他们一个进入帝国学院学习的机会。哪怕只是旁听的机会。”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在场很多人的共鸣。“我同意张老先生的看法!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品性同样不可或缺!”
“没错!我们帝国现在最缺的就是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人才!”
民政官员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他争辩道:“但是我们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制地扩大招生必然会影响到对那些真正的天才的培养质量!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两边的人开始激烈地争论起来。岳瑾没有立刻表态她只是静静地听着。她的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她的大脑在高速地运转分析着两种方案的利弊。以及它们可能对帝国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
坐在角落里的岳舟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很喜欢这种氛围。一个健康的文明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有激烈的思想碰撞。真理越辩越明。
许久之后当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岳瑾身上时。她才缓缓开口。
“两位卿家的顾虑都有道理。”
“天赋和普惠我们都需要。”
“所以,我决定将两种方案结合起来。”
她站起身走到议事圆桌的中央。她伸出手在空中轻轻一划。一张全新的立体的城市规划图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我们在‘望乡城’的旁边再建一座新城。”她指着规划图说道“我叫它‘启明城’。”
“这座城市将成为帝国所有‘预备役’公民的第一座大学城。”
“所有通过了基础考核的‘预备役’公民都可以进入‘启明城’接受为期一年的最基础的通识教育。内容涵盖帝国的历史文化法律以及最基础的科学和武学知识。”
“在这一年的学习结束后我们会进行一次统一的公开的绝对公平的考核。”
“考核成绩最优秀的那一批人可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