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镜子……”岳舟的仿生人重复着这两个字,眼中闪过赞许。
“很好的比喻,周老。事实上,在帝国的对外文明观察中,我们也确实建立了一套类似的评估体系。它不评判文明的道德,只衡量一个核心指标。”
岳舟的仿生人伸出手,面前的空气中凭空展开一道简洁的光幕。
“一个文明对物质世界的微观操控精度、可支配的能量能级,以及信息处理尺度。”
周老的呼吸在这一刻几乎停滞。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个字,都将彻底重塑他们对未来的所有想象。
“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p0级,行星囚徒。”仿生人的声音很平静,像一个老师在讲解最基础的概念。
“这个阶段的文明,他们的脚像是被无形的锁链牢牢地锁死在母星上。他们的能量主要依赖于行星内部储存的化学能,比如你们用了几百年的煤炭和石油。这种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挖完的一天。”
周老微微点头。在岳舟出现之前,能源安全一直是他办公桌上最头疼的文件之一。
“在物质层面,”仿生人继续道,“他们对物质的改造停留在宏观工程和分子化学层面,比如把铁矿石炼成钢。但对于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原子,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纯粹的理论探索阶段。”
“他们知道原子核和电子的存在,就像一个孩子知道汽车是由轮子和发动机组成的一样,但他没办法自己动手去组装一台发动机。”
“他们无法系统性地、工业化地去操控原子。”这个修正后的说法,让周老立刻理解了其中的关键差异。
“在信息层面,他们或许有了全球性的网络,但他们的人工智能还很笨,只能处理一些设定好的任务,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计算器。”
“至于时空,”仿生人笑了笑,“他们知道苹果会掉在地上,但对于为什么,他们的理解还停留在牛顿的时代。更高深的时空理论,只存在于极少数天才科学家的黑板上,距离工程应用还有遥远的距离。”
说到这里,仿生人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一个更残酷的比喻。
“周老,在帝国的社会学模型中,对于行星囚徒阶段的文明,还有一个非正式的内部猜测。”
“请讲。”周老的神情变得更加专注。
“在浩瀚的宇宙尺度上,一个真正的星际文明在观测到一颗像源宇宙地球这样的星球时,他们可能根本不会将其视为一个平等的智慧文明。”
这句话像一根无形的针,刺痛了周老的心。
“为什么?”
“因为你们太脆弱了。”仿生人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客观。
“一个无法离开母星的文明,就意味着它对任何来自宇宙的行星级别的灾难都毫无反抗之力。
一颗稍微大一点的小行星撞击,一次近距离的超新星爆发……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宇宙意外,都足以让你们的文明连同你们所有的历史、艺术、科技,在一瞬间,彻底地从这个宇宙中被抹去。”
“这就好比我们在探索一个原始的丛林时,发现了一个由蚂蚁搭建的结构精巧的蚁巢。我们会去赞叹它的复杂,会去研究它的结构。
但我们会称之为文明吗?我们会在意一场暴雨是否会将这个蚁巢彻底冲垮吗?”
“在那些真正的星际文明眼中,一个被困在单一星球上的种族,无论他们发展出了多么璀璨的艺术、多么复杂的社会,其本质都和那个随时可能被暴雨冲垮的蚁巢没有任何区别。”
“他们更像是一个生活在宇宙这个巨大自然保护区里的,有待观察的、未开化的原始部落。”
“原始部落”这四个字,像四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周老的心脏上。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深深的苦涩和落寞。
“我明白了。”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仿生人看着他,没有再继续这个残酷的话题,而是将话题拉回了那个评估体系本身。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猜测。我们继续。”
“第二个阶段是p1级,行星掌控者。”
光幕上的文字随之变化。
“这个阶段最显着的标志,就是彻底的能源自由。他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
就像我们华夏现在正在大力推广的‘东海一号’工程。有了这个,能量就像空气一样取之不尽,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工业社会。”
“在物质层面,他们实现了第一次质变,进入了纳米时代。他们的技术力量深入到了纳米尺度,能够熟练地在分子层面进行工程操作。
比如设计并量产一种比钢铁坚硬一百倍、重量却和棉花差不多的碳纳米管材料。用这种材料去造飞机,飞机的重量可能比飞行员还轻。这种新材料的出现,会给他们的所有工业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而在信息层面,他们的人工智能也终于变得聪明了起来。它不再只是一个计算器,而是一个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复杂问题分析的强辅助型通用人工智能。
这个ai会成为整个文明的中枢大脑,负责科研模拟、资源调配、社会管理,把人类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仿生人看着陷入沉思的周老,说道:“虽然你们在强ai和纳米材料的工业化应用上还有一些短板,但总体来说,源宇宙的华夏文明在得到了我的部分技术支持之后,已经算是一只脚迈进了这个行星掌控者阶段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