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诸天:肉体凡躯?以科技铸神位!> 第355章 艾娃与共生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章 艾娃与共生体(1 / 3)

岳舟对rda公司兴趣缺缺。

他只是简单扫了一眼那份编年史便将其抛之脑后。

一个由资本驱动,以低效方式跨越星海的掠夺者文明,其内部的权力斗争、人物命运,在他看来,比一场精心设计的细菌培养皿还要乏味。

他关心的是潘多拉本身。

“皇后,调集十号至三十号生物学实验室,以开拓者号为前进基地,对潘多拉本土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解析。任务优先级最高。”

随着命令下达,一场无声的探索开始了。

数以万计的微型仿生无人机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般,从新家园的穹顶下方悄然释放,飘向广袤的巨石原野以及更远方的雨林。

它们有的伪装成飞虫,有的模拟成飘叶,悄无声息地采集着空气、土壤、水源的样本。

更多的无人机则直接附着在各种奇特的动植物身上,用比发丝还细的探针抽取着最核心的基因物质。

海量的第一手信息,通过量子通讯网络实时回传到位于开拓者号地下的帝国生物研究院分部。

在这里,上百位帝国最顶尖的生物学家正严阵以待。

岳舟的身影出现在研究院的主控大厅。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随意地坐在一处观察席上,看着眼前那面由无数信息流汇聚而成的巨大光幕。

光幕上,潘多拉的生命密码正在被一层层地解开。

“初步分析完成。潘多拉所有碳基生命的基因结构呈现出高度的同源性。这不符合常规的多点开花演化模型。”一位研究员的声音在大厅中响起。

“是的,更像是由一个统一的基因模板,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适应不同生态位而进行定向‘魔改’的产物。看这里,所有动物的呼吸系统,都源自同一个基础结构,只是在形态和效率上有所差异。”

“最关键的是这个。”另一位专家指向光幕中央,一个被放大了亿万倍、不断旋转的复杂基因片段。

“所有样本中都存在着这段独特的基因序列。它负责编码一种特殊的神经束延伸结构,也就是降 临者们采集到的、纳威人发辫末端的那个接口。

在我们采集到的三十七种大型陆生动物样本中,有三十二种都拥有类似的器官,只是形态各异。”

“这是不合理的。”最开始发言的研究员眉头紧锁,“按照演化论,这种高度特化、功能单一的器官,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覆盖整个星球的使用环境,是不可能如此大规模地保留下来的。

它就像一个出厂自带网线接口的原始人,如果世界上根本没有互联网,这个接口很快就会在演化中退化掉。”

岳舟静静听着他们的讨论。

他没有插话,因为通过高维视野,他看到的东西远比这些基因图谱更加直观。

在他的感知中,整个潘多拉星的地表之下,覆盖着一张由无数植物根系交织而成的、无比精密复杂的网络。

这张网络,就是潘多拉的“互联网”。

无数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在这张网络中以惊人的速度传递、交汇、处理。它就像一个活着的、以整个星球为载体的超级生物计算机。

而潘多拉上的一切生命,无论是翱翔于天际的伊卡兰翼龙,还是奔跑于林间的重铠马,它们脑后的那个接口,就是接入这张大网的“网线”。

所谓的“爱娃”,并非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存在,而更像是一个由海量数据和亿万年演化本能共同构成的、去中心化的“生态平衡算法”。

这套算法的核心逻辑只有一条:维持潘多拉生物圈的整体稳定。

它没有喜怒,没有善恶。它只是一个沉默的、精密的、庞大的系统。

“先生,”一位研究员来到岳舟身边,恭敬地递上一份刚刚整理好的文件,“我们已经成功逆向了这段‘接口’基因的表达方式。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手术,为任何碳基生物,包括我们自己,植入这种接口。”

岳舟接过文件翻阅着,眼中的思绪却飘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在帝国科学院的未来科技构想中。

利用帝国最顶尖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一颗资源星球整体改造为一个巨大的、活着的“行星级生物计算机”。

用遍布地表的菌毯作为光合能源板,用地底的根系网络作为信息传导总线,用改造后的地核作为生物能源核心。最终,在这颗星球上孕育出一个拥有无可匹敌算力的、真正意义上的“星球之脑”。

这本是一个极其遥远、甚至有些虚无缥缈的构想。

但潘多拉的出现,让这个构想第一次拥有了现实的参照物。

“爱娃”,就是一个天然的、虽然原始但五脏俱全的“行星级生物计算机”雏形。

“这个‘接口’基因,只是表象。”岳舟放下文件,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我要的是它背后的链接原理。

从生物电信号的编码方式,到根系网络的分布式信息处理机制,再到整个系统如何维持亿万年稳定运转的自修复逻辑……我需要一份完整的技术报告。”

他看向在场的总负责人,下达了新的指令。

“成立‘盖亚原型’专项研究组,由科学院本部直接管辖。这个项目没有时限,不计成本。你们的任务,就是把潘多拉这个天然的‘活体网络’,给我从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神经元开始,彻底解构出来。”

在场的科学家们闻言,呼吸都为之一滞。他们立刻明白了这项研究的深远意义。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逆向,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