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各部尚书俸禄为732石。
由于洪武十五年宝钞大幅贬值,其实际购买力是低于732石的。
尚书堂堂正二品,俸禄才732石。
朱雄英一个8岁的孩子,比照亲王的标准再翻一倍,吃的完吗?
732石,折合约11万斤。。
洪武十五年的当下,边疆卫所士兵通常月支米1石,一年12石。
十万石大米可以供养8300多名士兵。
朱元璋很生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臣等不敢——”
朱元璋望着跪倒一地的朝臣,越看越气。
朝臣的“不敢”,和朱标的“不敢”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们这哪里是不敢。
分明是对皇帝贴脸开大。
“任卿,你来说说。”
朱元璋直接点名。
任昂满头大汗,硬着头皮说道:“于礼不合。”
“何为‘礼’?”
朱元璋也是没想到,他只是想给好大孙弄点零花钱,没想到居然这么麻烦。
“陛下圣问,臣谨奏:
夫礼者,天地之序也,人伦之纲纪,治国之圭臬。
昔圣王制礼,非为束缚,实为定分止争,教化人心。
故而《礼记》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说人话——”
朱元璋不想听圣人的长篇大论,只要结果。
“回陛下,惟皇作极则为礼。”
任昂选择了一个最稳妥的答案。
朱元璋不仅将《御制尚书洪范注》作为皇子的辅助教材,而且刊行天下,让帝国上下都能感受到皇恩浩当。
任昂身为礼部尚书,家里有御赐的《御制尚书洪范注》,任昂将《御制尚书洪范注》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研究的透彻入理,倒背如流。
朱元璋对任昂的答案非常满意。
任昂的话音刚落,御史郑奉恩突然跳起来,指着任昂破口大骂:“无耻匹夫!竟谄媚事君而曲圣人之训,汝之廉耻何在?”
“呵!”
朱元璋正愁没机会,既然郑奉恩送上门,朱元璋也就笑讷了。
朱元璋看眼蒋??。
蒋??大手一挥,数名大汉将军一拥而上,将郑奉恩拖出殿外。
任昂紧闭双眼,身体摇摇欲坠,终是一声长叹,革除冠带,伏惟圣裁。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朱标身上。
这时候唯独朱标,能够降服进入暴走状态的朱元璋。
朱标也不赞成朱元璋对朱雄英如此溺爱。
“迂腐!”
朱元璋对朱雄英的教育方式,和朱标截然不同。
“你怎知允??不懂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允??每天吃饭,碗里干干净净,一颗米也不剩,比你强多了!”
朱标是崩溃的,朝堂这么严肃的地方,这种事适合拿出来讨论吗?
等等,允??又是谁?
雄英?
我嫡长子的名字,我为什么不知道?
朱元璋一击必杀。
“即便如此,亲王双俸也实在是太多了。”
朱标为这个问题,已愁白了头。
洪武二年,朱元璋制《祖训录》,六年书成,九年又进行了修订。
《祖训录》明文规定,亲王年俸5万石,亲王之下郡王、郡主依例减等。
朱元璋春秋日盛,王子和公主的数量还在增加中。
去年全国税粮总额约2943万石。
仅王子和公主的俸禄,就超过100万石。
明帝国立国才15年,王室的俸禄,已经接近全国总收入的3。
百年之后又如何?
只要想到这个问题,朱标就夜不能寐。
“那你说多少合适?”
朱元璋把问题抛回给朱标。
朱标左右为难。
8岁小孩能吃多少?
朱标本来是想说郡王的。
话到嘴边,鬼使神差却变成了亲王。
终究是自己的嫡长子。
“就按你说的办!”
朱元璋非常高兴,大手一挥退朝,人都已经走远了,笑声还在武英殿内回荡。
朱标突然感觉自己被朱元璋套路了。
搞不好,朱元璋最初的目的就是亲王来着。
朱雄英也是没想到,朱元璋对他的爱居然这么沉重。
10万石大约9200吨。
这只是俸禄,不包括逢年过节的赏赐。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飞龙宫不仅有扇子和百索,而且有锦,钞,珍珠门帘,象牙凉席,笔墨纸砚等等,标准和春和宫一样。
朱雄英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常森和李芳英,永昌侯蓝玉的次子蓝太平也来到飞龙宫,担任朱雄英的伴读。
开平王常遇春的正妃是蓝玉的姐姐。
朱雄英的生母常氏,是常遇春和蓝妃的女儿。
朱雄英是蓝玉的外甥孙。
蓝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