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的要求高,几乎对所有人都很严格,唯独对朱元璋和朱雄英网开两面。
朱元璋是马皇后的夫君,夫唱妇随天经地义。
朱雄英不仅至诚至孝,而且还知行合一,古往今来,大概只有7岁称象的曹冲可以和朱雄英比肩。
曹冲不行,天妒英才,早早夭折。
还是甘罗吧。
甘罗好象也不行,只是昙花一现,长大成人之后就善谋者无煌煌之名了——
我好大孙古往今来天下第一!
朱雄英迁至飞龙宫,虽然没有正式开府立衙,让人去御厨传个话还是可以的。
朱雄英除了中午那一顿,还是天天到坤宁宫蹭饭,乐此不彼。
而且看朱雄英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马皇后怀疑朱雄英在春和宫根本就吃不饱。
这真不是朱雄英故意给朱标上眼药。
春和宫规矩大,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朱雄英的行为举止,都要严格按照朱标的要求来。
朱雄英在春和宫没资格点菜,有什么吃什么。
爱吃的,朱雄英多吃几口。
逢到自己不爱吃的,朱雄英浅尝辄止。
可这样一来,在朱标看来,朱雄英就成了挑肥拣瘦,难免又是一顿训斥。
现在朱雄英也找到了应对朱标的办法。
春和宫和坤宁宫一样都是每顿四个菜。
朱雄英在春和宫每顿只吃一碗,每个菜只吃三口,吃完就走,绝不拖三拉四。
马皇后是后宫之母,皇宫里发生的任何事,都休想逃过马皇后的法眼。
所以马皇后的死因也不一定就是悲伤过度。
也可能是被气死的。
朱雄英不仅不气马皇后,而且还想尽一切办法,哄马皇后开心。
这天朱雄英提着一只波斯猫来到坤宁宫,给坤宁宫增加一位捕鼠官。
坤宁宫之前的捕鼠官是一只狸花猫。
“这狸奴眼睛的样子倒是奇特,哪来的?”
马皇后很喜欢小动物。
“说是番邦特产,卖老贵了!”
朱雄英润物无声。
“你皇祖父若是知道,仔细你又要挨训。”
马皇后提醒朱雄英,在朱元璋面前千万不要提“贵”。
朱元璋其实也是自欺欺人。
燕王送来的人参鹿茸,哪一样便宜?
不仅燕王,各地藩王每逢年节都有孝敬送至应天,说是特产,平民百姓却无缘得见。
这皇宫里的一应用具,从衣服的布料,到食材选购,个个都是精心挑选,都不便宜。
就连光禄寺的赐食,都不知道厨子花了多少心思,才把“糠秕”合情合理的加进去呢。
都不要说皇室,钟鼎之家皆锦衣玉食,所谓“节俭”只是提倡,很难落到实处,不免沦为形式。
“我花我自己的俸禄,谁都管不着。”
朱雄英嘴硬。
“哼!”
说曹操曹操到。
王爷的俸禄每年10月一次性支付。
老朱还是给朱雄英打了埋伏,给的都是宝钞。
难怪宝钞贬值这么快。
不知不觉,朱雄英来到明帝国已经快半年了。
不对,帝国算年龄要虚一岁,所以朱雄英已经10岁了,按照某些地区的传统,朱雄英已经是成年人了。
朱雄英恨不得昭告天下。
“恭迎陛下——”
马皇后放下波斯猫,迎接朱元璋。
朱元璋气场太强,波斯猫一溜烟就没影了。
“这些番邦的东西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莫说捕鼠,若不命人加以照顾,怕是会活活饿死,这就是你说的知行合一?”
朱元璋果然如马皇后所料,非常不满。
波斯猫在明帝国叫狮子猫,数量极为稀少,宫里只有宁妃有一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存在即合理,这玩意儿既然能卖这么贵,自然是因为有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既然是这样,与其严令禁止,不如加以规范引导,丰富市场的同时,也能为朝廷增收,何乐而不为?”
朱雄英其实真正想说的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
“你就是那个冤大头!”
朱元璋没好气儿,大孙的表现太不稳定了,神一会儿鬼一会儿的,神鬼莫测。
“我是冤大头没关系,朝廷可不能当冤大头。”
朱雄英图穷匕见。
“啥意思?”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居然引火烧身。
“这玩意儿卖得这么贵,给朝廷交税了吗?”
朱雄英既然拿了朱元璋的俸禄,就要忠君之事。
“你怎么知道没交?”
朱元璋理直气壮,关于商税,《大明律》有明确规定。
“交够了吗?”
朱雄英正在学《大明律》,自然也是知道的。
朱元璋对于商业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基于“农为天下之本”,对商业采取打压态度。
另一方面又为刺激商业复苏,方便百姓生活,多次采取减税、免税等方式,减轻商人负担。
《大明律》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