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并天下士子,到现在都没有写出另一首《沁园春》。
于是最近这段时间,应天有人私下里议论, 的口气实在是太大了。
人言“托书明志”连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都不放在眼里,将今上置于何地?
未免太过狂妄。
朱元璋本来也觉得朱雄英有点狂妄。
现在看来何止是狂妄,分明是狂的没边了。
可这样的朱雄英,恰恰是朱元璋想要的帝国继承人。
朱元璋心情舒畅,回到乾清宫命宋利去春和宫传话,解除对朱雄英的所有禁令。
朱标大急,直奔乾清宫。
“熊,有汉一代,经高祖开国,历文景之治,才有了武帝的‘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朱元璋对朱雄英寄予厚望,希望朱雄英能成为明帝国的武帝。
朱标如遭雷击。
朱元璋自比高祖。
朱标多行仁义,恰如休养生息的文景。
到了朱雄英这里: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
“你平日里说朕滥杀无辜,朕不强迫你学朕,可你也不要将你的仁义强加于雄英,雄英的路,终究要他自己走。”
朱元璋雄心万丈,生孙当如朕的好大孙。
“父皇,雄英年少——”
在朱标眼中,朱雄英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
“熊,你可知大地方圆几何?”
朱元璋现学现卖。
“回父皇,儿臣不知。”
朱标老实人,知为知,不知为不知,不会和某人一样信口雌黄。
“《山海经》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朱元璋眉飞色舞。
“父皇,《山海经》乃神话志怪,不足为信。”
朱标的表情和心情都是崩溃的。
“你怎知不足信?你量过吗?”
朱元璋不满,蠢儿子只能做个守成之君,完全不具备开拓精神。
朱标无言以对。
“熊啊,雄英已经到了要选太孙妃的年纪,咱们爷俩又能庇护他到什么时候呢?”
朱元璋提醒朱标,不能再把朱雄英当熊婴了。
朱标略显失落,回到春和宫,抄了整整一个时辰的《金刚经》,才慢慢平静下来。
朱雄英很高兴,朱元璋终于允许他出城了。
而且无需携带仪仗。
甲还是要穿的。
朱元璋费尽心思,为飞龙卫准备了包括面甲在内的全身甲,这样一来朱雄英就可以混于甲士之中,藏匿无形。
说是全身甲,其实并不全是铁甲,而是仅在关键部位覆铁片以增加防护力的棉甲,包括面甲和头盔在内,全重仅为二十馀斤。
绛红色为主的棉甲嵌以银白色的甲片,搭配黑色披风,再配上弓箭、军刀、圆盾、马槊,披挂整齐后的飞龙宫甲士,尤如来自地狱的魔神,摄人心魄。
没得到许可的时候,朱雄英天天惦记着逛应天。
有了许可,朱雄英反倒不急了。
应天作为明帝国的首都,由四重城垣组成,分别是宫城(紫禁城)、皇城、京城(内城)和外郭城(外城)。
应天外城周长约60公里,城市人口几达百万,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
全甲固然可以为朱雄英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全副武装出现在闹市区,恐怕是会引发恐慌的。
入夏之后,随着全国各地准备参加科考的学子陆续抵达应天,每天都有士子来到宫门前投书拜谒,希望得到 的赏识,拜入 门下。
朱雄英不仅不理,还要李芳英把这些人的名字全部记下来。
蓝太平还以为朱雄英会重用这些人。
朱雄英永不录用。
朱雄英可以接受“同年”,但对于“座主”、“座师”这种东西,朱雄英深恶痛绝。
唐代进士称主考官为“座主”,新及第者须行谢恩礼。
宋代禁止举人称知贡举官为恩门、师门或自称门生,改由皇帝通过殿试册封“天子门生”。
明帝国成立后,朝廷开科取士,进士放着堂堂正正的“天子门生”不做,纷纷跑到主考官家里,拜主考官为“座师”,尝试结为利益同盟,朱元璋遂一怒之下废科举为推荐。
同年指科举同榜考中者,在基于同一考题前提下,“同年”也有志同道合之意,朱雄英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会凭借这些歪门邪道获得进身之阶吗?”
朱雄英要坚决刹住这些歪风邪气。
朱雄英已经上折建议朱元璋,仿照宋代将进士册封为“天子门生”,切不可学唐代,纵容文官拉帮结派。
“殿下可知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辛酸?”
蓝太平提醒朱雄英,不能把这些人一棍子打死。
“太平,这恰恰是最让人担心的。”
朱雄英正是因为十年寒窗无人问,才对这些试图走捷径的家伙重拳出击。
这些家伙如果成功,对那些真正“十年寒窗”的士子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一旦习惯走捷径,就会形成路径依赖,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找人。
找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