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43章 或早或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或早或晚(1 / 2)

有明一代,铁锅一直是很重要的外贸物品,天方的商人为了将铁锅运出大明,不惜采用走私这种方式,逃避明帝国的限制和打击。

这足以证明至少在明朝时期,只有明帝国才有能力大规模制造铁锅。

天方人应该也会造。

但是和大马士革钢一样,会造不代表够用。

至于更远的欧洲。

朱雄英也不知道欧洲人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多半吃饭还用手呢。

只是不知道是否和印度人那样分左右。

金三去买波斯猫的时候,发现天方人经营的商铺里,居然在售卖来自欧洲的白人女奴。

这让朱雄英一度怀疑自己穿越到了异时空。

难怪欧洲依靠贩卖黑奴起家,原来是路径依赖。

果然是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如果不是金三嫌弃女奴身上味太大,朱雄英还真想让金三买一个回来,看看是不是货真价实的欧洲人。

一千多名工人一起动手,武校进度喜人,至九月初,校舍的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此时文校才开始动工。

建设的进度之所以这么快,和工地的伙食有很大关系。

勋贵送闺女去女校都知道交生活费,有道是穷文富武,习武消耗大,吃得多,自然更不例外。

这帮勋贵多半是商量好了,依据爵位和职位高低,送一个子弟到武校,平均缴约100石作为生活费。

朱雄英很好奇,伯爵的法定年俸才700石,送一个孩子进武校就出100石当伙食费,所以伯爵的实际收入是多少?

这些伙食费,跟朝廷发的俸禄又不一样。

朝廷的俸禄是一半粟米,一半宝钞,有时候还用香料、盐等物品折价,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勋贵交到武校的100石,是实打实的100石精米。。

这只是一年的。

这么多的大米,一个人敞开了吃也吃不完。

不过帐也不能这么算。

勋贵子弟锦衣玉食,只吃米饭肯定是不行的,习武之人本身消耗就大,还要大量补充营养,才能满足日常所需。

这么多大米,全部堆在武校也不现实,武校的粮仓根本装不下。

用大米换肉食是个好生意,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了,便宜不能让奸商赚。

朱雄英让金三去郊外的农庄,用大米找农户换肉蛋。

话说随着庄子里的家禽越来越多,农户逢年过节也终于舍得杀只鸡了。

禽蛋除了供应西江学院之外,基本上都被腌制起来,鲜少拿出去换粮食。

还是穷怕了。

肉蛋用于武生补充营养。

工地上的工人跟着也能蹭一口肉汤。

朱雄英命人在武校支起数十口大锅,用猪骨头和整只的鸡,天天吊高汤。

工人们欣喜若狂,这年头不仅米饭难得,汤泡饭更是难得的美味。

已经到校的武生们在李准和蓝太平的组织下,编为两个千户所,按照朱雄英的布置,已经开始最基础的队形队列训练。

队形队列训练不仅能锻炼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而且可以磨炼武生的性格,通过训练对武生进行观察。

按照朱雄英的要求,不抱怨不偷懒,认真完成训练的武生,第一批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李准和蓝太平的汇报,超出朱雄英的预料。

所有武生,即便年龄最小的武生,也全部都能按照要求高标准的完成训练,且没有任何一人抱怨偷懒。

朱雄英还是低估了封建社会的严苛。

还是那句话,纨绔子弟肯定有,但都被关在家里,轻易不敢放出来。

朱雄英不可能天天盯着武校,于是请致仕在家的韩国公李善长,担任武校监丞。

严格意义上说,李善长并没有制仕,身上还有职务。

李善长自胡惟庸被杀后就称病在家,再也没有出过门。

监丞负责纪律,大概相当于教导主任。

李善长欣然应邀出山。

自胡惟庸案发后,李善长虽然在家,日子过得心惊胆战,唯恐某天朱元璋请他喝酒。

春和宫弹劾李善长的折子络绎不绝,朱标全部留中不发。

李善长如果不学汤和,或早或晚。

去年朝廷平定西南,汤和长子汤鼎以前军都督佥事随军出征,在西南战死。

汤和功臣号加“推诚”,阶特进光禄大夫、职大都督府左都督、勋左柱国,爵信国公,议军国事,加禄至三千石。

汤和共5子,除两子早逝,其馀三子均在军中服役。

信国公独得朱元璋荣宠,尚且为国奋不顾身。

韩国公只把一个儿子送到飞龙宫是不够的。

李善长到了武校,拿着朱雄英完善后的各项规章制度,关起门来看了三天,出门直奔乾清宫。

“太孙殿下天纵之才,世所罕见,臣为陛下贺,为帝国贺,为天下贺!”

李善长并不全是拍马屁,朱雄英为武校制定的制度,的确非常完善。

朱元璋顺手柄制度交给宋利,让宋利送往春和宫转交朱标,由朱标着兵部酌情实施。

帝国卫所总兵力5600人,通常下属五个千户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