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46章 有过无大,刑故无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有过无大,刑故无小(1 / 2)

初一是朔日,朱元璋照例留宿坤宁宫。

老两口本来都要睡了,听说朱标去了飞龙宫,马皇后担心爷俩打起来,于是就命人给飞龙宫送夜宵。

朱元璋也担心,于是老两口干脆摆驾飞龙宫。

“你那文校怎么样了?”

朱元璋今天没去文校,态度非常明确。

“尚可——”

朱标闷闷不乐。

马皇后要开女校,一众朝廷命妇慷慨解囊,粮食收了一万多石,收到手软。

武校更过分,充分证明了勋贵家庭“重男轻女”的态度。

文校只有300人,收到的“束修”尚且不到3000石。

“这帮酸丁腐儒平日里口口声声公忠体国,可有人将嫡长子送入文校?”

朱元璋和刚才的朱雄英一样,对朱标落井下石。

朱标沉默不语,表情落寞。

和积极响应的勋贵不同,没有一个五品以上的朝廷重臣,把自己的嫡长子送入文校。

朱标事务繁忙,不可能天天待在文校,即便把嫡长子送入文校,也很难进入朱标的视线。

文无第一,让这些自命不凡的“文曲星”,把自己的嫡长子送入文校交给别人教育,岂不是承认技不如人?

勋贵一体,于国同休,嫡长子继承爵位和职位,有了“同窗”的名分,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时候,也能多一分底气。

虽然朱雄英并没有强行命令勋贵把自己的嫡长子送入武校,几乎所有勋贵,都想把自己的嫡长子送入武校。

除非超龄。

“平均一人不到10石,这是想告诉朕,给他们的俸禄太少了吗?”

朱元璋冷笑。

“父皇,朝臣的俸禄,的确是有点少。”

朱标趁机进谏。

“少?呵!”

朱元璋大马金刀,坐在自己熟悉的椅子上,挥斥方遒。

“你可知仅应天一地,隐田的数量有多少?”

朱元璋生平最恨两面三刀的小人,必杀之而后快。

帝国立黄册的同时,立鱼鳞图册,确定土地数量。

朱元璋玩的花,先让各地地主乡绅自己报,得到的数据是12布政使司(当时云南布政使司和贵州布政使司尚未成立,北平布政使司尚在)共计450万顷。。

报完之后,朱元璋派人开始核实。

这一核实不得了。。

这才刚刚开始查,还没查到三分之一呢。

朱雄英也不知道明帝国的耕地到底有多少。

“十八亿亩红线”朱雄英记得很清楚。

洪武十六年这会儿,明帝国北疆实控线刚刚复盖长城,边关秦、晋、燕诸王每年都要向草原用兵,实控线在不停地向北推进。

即便现在的耕地没有十八亿亩,十亿总该是有的吧。

朱雄英现在终于体会到朱元璋的心情。

这帮蛀虫,果然该杀!

“父皇,此乃前朝馀毒,倒也不能全怪他们。”

朱标说的也是实情。

前朝不善管理,干脆实行包税制,朝廷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于是各地的包税人爽死了,多收的都是自己的。

朝廷命官天天喊“循例旧制”,指的就是包税制,希望明帝国延续前朝,也实行包税制。

“朝廷不知道地方有多少耕地,他们自己难道不知道?报上来的数量为什么和事实差距这么大?他们在给佃户算子粒的时候,可是连‘副租’都算的清清楚楚!”

朱元璋怒不可遏。

三十税一是朝廷规定,实际执行中往往是分成,常见五五分或者六四分。

六是地主的。

这还不算完,到了收获的时候,佃户说今年雨水不足,亩产只有300斤,地主说400,打官司听谁的?

官绅一体,搞不好又是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这只是正租。

除了正租之外,佃户还要缴禽畜、柴草等副租,并且还要给地主家无偿服劳役,变相加租。

朱元璋上过私塾,后来沦落到开局一个碗,对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再清楚不过。

所以自从开始清查田地之后,已经有数百名乡绅因为隐瞒土地被抄家灭门。

这就是官员士绅写小作文骂朱元璋残暴的原因。

我只不过是犯了点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

你却动不动就要抄家灭门。

所以你就是比桀更纣的朱元璋。

“父皇,这些人固然可恶,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他们洗心革面,还是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朱标中的毒有点深。

“雄英,你来说说——”

朱元璋点名。

朱标给朱雄英一个眼神,让朱雄英自己体会。

“父王,放下屠刀,真的就能立地成佛吗?”

朱雄英对这种“伪善”不屑一顾。

做了一辈子恶,临终时向上帝忏个悔就能去天堂,这天堂的门票也太廉价了。

这不是劝善。

是纵恶。

朱雄英虽然不至于在明帝国打土豪分田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朱雄英只想送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