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朱雄英也很好奇,为什么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明帝国,没有将资本主义萌芽推进至工业革命。
现在朱雄英才知道,欧洲之所以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欧洲国家不善管理,导致资本彻底失控,所以资本主义才会在欧洲野蛮生长。
在明帝国,如果没有官方推动,想把商业做大做强就是做梦,一顶“聚众造反”的帽子扣过去,多少脑袋都不够砍。
朱雄英的目的,是以明帝国官方的名义,推动国家资本。
在明帝国,只有三个人有资格做这件事。
朱雄英恰好是其中之一。
“国朝初定,百废待兴,若不能集天下人力物力为我所用,如何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呢?”
朱雄英也不想空喊口号,奈何朱元璋就吃这一套。
对于朱标这样事必躬亲,朱元璋其实是不赞成的。
朱标对朱雄英的要求很严格,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身体力行什么叫恪尽职守,和朱元璋的高屋建瓴相得益彰。
朱雄英在朱元璋和朱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能高屋建瓴,又主次分明,深谙“劳心者治人”之道。
让朱元璋担心的是。
朱雄英的“主”,似乎和朱元璋的“主”不太一样。
于是在回到坤宁宫之后,朱元璋就有点闷闷不乐。
朱元璋很喜欢吃羊肉,马皇后让人给朱元璋准备了羊肉锅子,用的是朱雄英庄子里送来的鲜嫩羊肉。
朱元璋很高兴,庄子里既然能送羊入宫,说明庄户人家的日子还不错。
“你们都说雄英不务正业,妾身觉得雄英好得很,庄子送羊入宫,妾身让总管去庄子里看看,盘算着给些赏赐,总管去了才知道,庄子里已经大变样,家家户户六畜兴旺,雄英还让人给庄户修缮房屋,建社学教育农家子弟,若宗室子弟都能和雄英一样,这天下就太平了。”
马皇后对朱雄英赞不绝口。
朱元璋这才意识到,朱雄英并不是不重农。
相反,朱雄英恰恰是因为重视农业,重视农民,所以才会扶植商业。
朝廷衮衮诸公天天把“民生多艰”挂在嘴边上,遇到难题却还是“苦一苦百姓”,治标不治本。
朱雄英不盯着百姓兜里那仨瓜俩枣,通过商业谋求利益,减轻百姓负担,这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
一念通达,朱元璋兴致勃发。
第二天天方亮,朱元璋带着宋利和蒋??直奔皇庄。
为了得到皇庄的真实情况,朱元璋搞突袭,连马皇后都没有提及。
朱元璋在《祖训录》中,对王室成员的仪仗有严格规定。
他自己却不遵守,经常轻车简从,微服出行。
说是微服。
朱元璋出城前,郑国公常茂亲率羽林右卫前往皇庄,将皇庄团团包围,召集庄老说明情况,每一户人家均有羽林卫官兵严密布控,为朱元璋的视察做准备。
刚出应天没多久,朱元璋就有新发现。
“太孙殿下体恤百姓,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庄丁开挖水渠,灌溉田地,并于道旁广植树木——”
蒋??来过皇庄,对皇庄的情况很了解。
朱元璋感慨万千。
都是大兴土木,秦王在秦王府内修建楼台殿阁,供自己娱乐享受。
朱雄英却在皇庄开挖水渠,种植树木,高下立判。
朱雄英在开渠种树的同时,没忘记基础设施整修。
“皇庄范围内的所有路段均由专人负责维护,花费出自公中,役力由各庄分摊,西江学院的学子亦有参与,太孙殿下谓之曰:社会实践。”
蒋??并没有夸大其词,进入皇庄范围后,道路条件较皇庄范围外,的确上了一个档次。
进入皇庄后,又是一番景象。
皇庄之外的行道树,以松、杉、榆、槐、柳、杨等树木为主,遮荫护路的同时,兼具建筑、薪炭等方面的须求。
皇庄之内的树木以桑、枣、柿、栗为主。
种树是朝廷的要求,朝廷明文规定,各家各户必须种植桑树,否则就要罚钱。
枣、柿、栗这些果树的果实可以充粮备荒,同样意义非常。
虽然树木由于种植的时间较短,尚未连荫成片。
从树上悬挂的铭牌来看,每一棵树都有具体的负责人,照顾的非常好。
“恭迎陛下——”
常茂和西江学院学督秦瑞侯在道旁。
“免——”
朱元璋随意步入一户庄民家中查看。
房舍不甚精致,土坯为墙,茅草覆顶,院内种植着五六颗树木,落叶积雪清理的干干静静。
户主携家人在房门口侍立等侯,洪武四年朝廷颁布诏令,规定官民相见只需行揖拜礼(即拱手作揖),不需要下跪。
除非是在特殊场合,如公堂之上,或祭祀之时。
动不动就下跪,口称奴才,那是奴隶社会。
除了两个不大不小,多半是在西江学院读书的穿着新棉袄,其他人身上的衣物虽然不是簇新,可也没有破破烂烂,补丁也是同色,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明代守礼,谁家浅色衣服上打个深色补丁,女主人是要被疯狂嘲笑的。
朱元璋不废话,将这家里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