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只负责提供思路。
具体怎么做,需要朱元璋和朱标一起研究。
这个问题上朝臣是靠不住的,一旦让朝臣参与进来,又是自罚三杯。
二月初二,巩昌冶招标顺利举行,来自应天的富商沉庄以45万贯成功中标。
朱雄英并没有出现在招标会现场,这让有些自以为出了1万石的保证金,就可以见到 的人很失望。
沉庄花的45万贯,实乃进入飞龙宫的敲门砖。
沉庄乃前朝富商沉万三的后人。
沉万三并不是被朱元璋所杀。
沉家的落败确实和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登基后,迁江浙沃尓沃入应天,加强对江浙的控制,沉家于是定居应天。
作为江南首富,沉家为求自保结交权贵,胡惟庸案发时,沉家牵扯其中,涉险过关。
待蓝玉案发,沉家再次牵扯其中,遂遭清洗。
对于沉家来说,招标却是救命符。
“沉家豪富名不虚传,沉庄给老奴的茶水费就高达十万贯,只求老奴在殿下面前,为沉家美言几句。”
金三半真半假,话确实是带到了,后果难料。
“老奴本不敢收,可想着这钱又不是送给老奴的,老奴也就先替殿下收了,如何处理还请殿下示下。”
“自己留一万,其馀归至公中。”
朱雄英对金三的表现基本满意。
“老奴谢殿下赏赐。”
更满意了。
朱雄英并没有传见沉庄。
沉庄刚在试卷上写下了名字,还没有正式开始答题呢。
朱雄英关心的还是《日月》。
朝廷机器全力开动,《日月》在短短一个半月内,拥有了2万名订阅客户。
这2万个客户,只有不到两千来自官方,剩馀超过90都来自应天。
为了让《日月》有足够的稿源,朱雄英亲赴国子监,希望国子监监生,担任《日月》撰稿人。
不白写,有钱拿的。
朱雄英给监生的报酬是:一个字一斤粮。
国子监的待遇还是挺不错的,监生不仅食宿全免,逢年过节还给衣服和零花钱,甚至回家探亲还报销路费。
明代廪生月支粮六斗,折合72明斤。
这样算的话,只要在《日月》上发表一首七绝,就可以得到大约相当于秀才一个月的俸禄作为报酬。
被朱雄英邀请担任《日月》主编的方孝孺认为给的太多了。
方孝孺给朱标出主意,虽然让朱标略占上风,但方孝孺并不是针对朱雄英。
朱标对于人性的复杂,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方孝孺再为朱允炆和朱允熥启蒙的同时,还负责为朱雄英讲经。
和朱雄英相比,朱允炆和朱允熥一个是庶子,一个是嫡次子,身份比朱雄英差太远,方孝孺理所当然的,将朱雄英作为唯一效忠对象。
虽然在另一个时空,方孝孺因朱允炆被朱棣灭门。
那并非因为朱允炆有多大的个人魅力,而是和燕王朱棣相比,朱允炆乃是王道正统。
和朱允炆相比,朱雄英才是明帝国唯一名正言顺的 。
虽然朱雄英已经提出“知行合一”,和“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方孝孺并非折服于朱雄英的格局或人格魅力,而是遵循君君臣臣,这才接受朱雄英的邀请。
“若如殿下所设,《日月》内容复杂,兼容并包,若是一个字一斤粮,臣担心入不敷出,误了殿下的大事。”
方孝孺丑话说在前头,这么搞是不可能赚钱的。
朱雄英对《日月》的要求高,不仅要铸铁活字,而且遑论纸张文墨皆为上上之选,一份区区25文,连成本都无法复盖。
朱雄英现在又要给一个字一斤粮的稿酬。
明摆着要赔钱。
“《日月》乃朝廷喉舌,目的是将朝廷的意志,毫无阻碍的传达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区区钱粮,希直无需担心。”
朱雄英给方孝孺吃定心丸,挣钱的办法,朱雄英多的是。
朱雄英也没指望《日月》一出,河清海晏,明帝国上上下下都能拧成一股绳。
之所以选择政治上并不成熟的监生,而不是向六部尚书约稿,目的恰恰是利用监生不成熟的言论,引发朝野的广泛讨论。
真理不辨不明。
方孝孺眉头紧皱,他需要时间,才能消化朱雄英的超前思维。
朱雄英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月》上。
巩昌冶的招标完成后,朱雄英的注意力已经从《日月》,转移到明帝国的北伐上。
年前朱元璋任命宋国公冯胜担任征虏大将军,率左将军郑国公常茂,和右将军永昌侯蓝玉,率五万明军出征北伐。
这一次的北伐除京营精锐之外,还有秦、晋、燕诸藩的精锐骑兵参与。
朱雄英主动请缨,希望朱元璋允许朱雄英随明军出征。
“你理论联系实际,看不起朝廷的酸丁腐儒也就罢了;宋国公和永昌侯皆为沙场宿将,百战馀生,你当他们是滥芋充数的酒囊饭袋不成?”
朱元璋不同意,不让朱雄英冒险。
“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