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74章 海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海贸(1 / 2)

听完朱雄英的计划,朱元璋皱眉苦思。

朱标怀疑羊毛是否真如朱雄英所说的那般重要。

“行与不行,一试便知。”

朱雄英相信朱标在了解到羊毛的作用后,无需朱雄英提议,朱标自己就会主动实施。

和无视牧民死活的草原王公贵族不同,朱标真正将明帝国百姓放在心里。

帝国达官贵人有高档毛皮,对于羊毛的须求并不大。

大力发展毛纺织业,不仅帝国万民会为之受益。

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开发辽东做准备。

“此事宜缓不宜急,且等北征结束后,另行商议。”

朱元璋要看北征的结果,再决定如何做。

朱雄英不等,既然朱元璋将虞衡清吏司交给朱雄英负责,朱雄英要为毛纺织业做技术准备。

明帝国的技术能力,比朱雄英想象中的还要强许多,虞衡清吏司的数据表明,帝国匠户共计27万馀户,函盖木匠、铁匠、织工、陶工等数十工种。

和羊毛相比,朱雄英最重视的,肯定还是钢铁和陶瓷。

回到飞龙宫,朱雄英着金三宣沉庄。

朱雄英本想等沉庄做出成绩,视情况决定如何使用沉庄。

现在既然朱元璋将虞衡清吏司交给朱雄英,朱雄英不得不提前启用沉庄。

金三着人至沉家的时候,沉庄正对着帐本发愁。

在以45万贯赢得巩昌冶的经营权之后,沉家前后累计向巩昌冶投资已达百万贯之多。

沉庄斥巨资投资巩昌冶,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希望取得飞龙宫的庇护。

沉家海贸起家,号称江南首富。

“首富”对于沉家来说并非骄傲的资本。

反而是抄家灭门的催命符。

沉庄本以为一掷千金,至不济也可以得到面见朱雄英的机会。

没想到自招标后,朱雄英却对沉庄不管不问,这让沉庄寝食难安。

“我早说过,财不露白,富不露相,与其一掷千金博贵人一乐,还不如把钱扔河里,倒是还能听个响。”

沉庄的哥哥沉至大发牢骚,对沉庄的不满溢于言表。

“京中谣传,这半个应天城都是我沉家修建的,我倒是想财不露白,可是藏得住吗?”

沉庄内心无尽悲凉。

“此乃无稽之谈!岂能当真?”

沉至也不知道是哪个狗东西多嘴,若沉家真有这本事,也不至于夹着尾巴做人。

“当不当真,全在贵人一念之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树欲静而风不止,奈何,奈何——”

沉庄散尽家财,只求阖家平安。

“四弟自巨港来信,称三佛齐王子在满剌加建国,有道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既然朝廷容不下我们,我们何不前往满剌加以力助之,也好谋个从龙之功——”

沉至建议出海下南洋。

沉家海贸起家,和海商关系密切,在南洋亦有分支。

“蛮夷之地,哪有什么从龙之功,不过沐猴而冠,徒增笑料。”

沉庄对南洋诸国不屑一顾。

“父亲,二叔,飞龙宫有使已至前门——”

沉庄长子沉长平飞奔来报。

“太孙殿下有令,传广积库提举沉庄至飞龙宫。”

“沉庄遵令。”

沉庄礼仪周到,虚引小太监出门的时候,一卷贯钞神不知鬼不觉,就进了小太监的袖筒里。

小太监脸上多了几分满意:“快着点,莫要误了太孙殿下的大事。”

沉庄听话,使人套车即刻出发,随小太监至大善殿偏殿等侯。

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

朱雄英并非故意,他现在也是事务繁忙,只能见缝插针。

有了冶金清吏司的经验,沉造轻车熟路,先派人统计匠户家庭的真实情况,同时对虞衡清吏司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供朱雄英参考。

朱雄英依据去年铁厂的经营情况,决定铁厂督匠的去向。

朱元璋力求稳定,对匠户进行军事化管理,铁厂官员的选拔,同样是基于“袭替”。

这样稳定固然是稳定了,同时也隐患极多。

13家铁厂的经营状况各有不同,经营状况比较好的进贤冶、分宜冶,和兴国冶,产量较往年均有大幅提高,督匠被评为优等。

违法乱纪如巩昌冶,已经从巩昌迁至磁州,督匠并大抄家灭门,另选贤能。

兴国冶督匠梁城被朱雄英任命为虞衡清吏司郎中,进贤冶督匠彭应,和分宜冶督匠程春,分别被朱雄英任命为员外郎。

“新厂一应人员,从匠户子弟中择优选拔,另立成册;依据匠人技术水平,确定匠人等级,薪水发放等同铁厂——”

朱雄英短时间内没能力提高匠户的社会地位,只能从收入上,对匠户加以弥补。

朱雄英还要抽调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老匠人至应天,准备筹建技术学院,培养更多技术人员。

“殿下,此举恐怕不妥。”

梁城实话实说,有道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恐怕没几个老匠人会尽心尽力。

“技术学院要培养的,并非衣钵传人,而是一般技术人员,他们不愿意,自然有人愿意的。”

朱雄英不担心这个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