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78章 免死金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 免死金牌(1 / 2)

分拆六部的圣旨下到户部,接替阮畯担任户部尚书的郭恒头大如斗。

分拆六部这一手极为高明,将延续了千年的皇权和相权之争彻底打破。

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株连甚众,其中多有无辜。

想想也不可能,就算胡惟庸想造反,也没有那么多人跟着胡惟庸一起干。

造反这事成本太高,成了固然是从龙之功,不成呢?

能接触到胡惟庸的人,个个都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出人头地,万里挑一。

胡惟庸造反成功能当皇帝。

他们能得到什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搞不好连现有的地位都保不住。

阮畯这样的,本身已经位极人臣,知交故旧遍及朝堂,即便告老还乡,只要换个皇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造反不成功,是要诛九族的。

分拆六部将权力进一步分散,胡惟庸已成绝唱。

六部分拆为十二部之后,以后上朝,估计只有尚书才有资格进入武英殿,侍郎都要站门外。

分拆六部带来的俸禄支出事小,财权归属事大。

朱标管事的时候,阮畯做梦都想让财权回归户部。

现在财权依然没有回归户部,而是归即将成立的财部管辖。

郭恒心乱如麻。

辞职是不可能辞职的,左侍郎和右侍郎做梦都盼着郭恒告老还乡。

以前沐英要钱要粮,户部只需把折子递到文华殿,如何筹措钱粮,是朱标的问题。

现在沐英要是要不到钱粮。

不仅沐英会恨死郭恒。

若是云贵因为钱粮不到位变生肘腋。

全是郭恒的责任。

如果不出意外,帝国今年的税粮,还是3000万石上下。

朱元璋并没有给郭恒提要求。

郭恒主动将税粮的标准,提高到3200万石。

没错。

朱标之所以为税粮愁白头,就差这200万石。

苦一苦百姓?

很好,若是官逼民反,那还是郭恒的责任。

这日子没法过了。

郭恒思前想后,主动去找蒋??。

朱标病倒后,朱元璋从朱雄英的建议,将“复土均田”交给蒋??负责。

原因很简单。

蒋??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得罪的人已经够多了,再多点也无所谓。

最好蒋??成为“孤臣”。

那么蒋??就不得不依赖朱元璋和朱标的保护,才能保住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

除非蒋??造反。

锦衣卫除了蒋??,还有指挥佥事、指挥同知等人。

蒋??若是造反,猜猜指挥佥事和指挥同知会怎么做?

跟着蒋??造反是不可能的,锦衣卫这点人,干不过80万卫所驻军。

即便蒋??把朱元璋、朱标、朱雄英爷仨全部干掉,还有遍布全国的朱家藩王呢。

郭恒找蒋??,希望锦衣卫能以最快的速度,抄出来200万石。

是的,郭恒要“开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抄家。

增收?

增个屁的收。

朝廷养了这么多猪,不是用来看的。

蒋??非常意外。

以前攻击锦衣卫权力过大无法无天的,可都是你们这帮人。

蒋??之所以被朱元璋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对朱元璋的忠诚毋庸置疑。

朱元璋也惊讶,没想到消息刚放出去,就让郭恒出现这么大的转变。

朱雄英不意外。

以前是法不责众,死道友不死贫道。

现在责任到人,虽然还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已是天壤之别。

话说朱雄英对郭恒的印象,还是挺深刻的。

毕竟明初四大案之一的当事人。

有一说一,能被明初四大案冠名,肯定不是无能之人。

关键在于在能力用在什么地方。

其实不需要郭恒督促,蒋??也已经雷厉风行。

朱标负责复土均田的时候,左一看是勋贵,右一看是兄弟,谁都不忍下手。

蒋??眼里只有朱元璋。

连朱标和朱雄英都没有。

锦衣卫抄家是行家里手,只用了3天,就为郭恒解决了心腹大患,为户部增收200万石。

病榻上的朱标心情复杂。

蒋??一共抄了6家,工作做的很扎实,皆死有馀辜。

“混帐!混帐!个个都是混帐!”

朱标看完蒋??的奏折,怒不可遏。

蒋??抄的6家,全部都是地主。

还不是那种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只是家里有个几百亩地的小地主。

这些地主不仅仅是种地而已。

用高租盘剥佃户的同时,这些地主还放贷。

放的还是驴打滚的高利贷。

高利贷还不起,遂典妻鬻子。

明帝国不禁高利贷。

但是禁止使用暴力手段催收。

所以这些放高利贷的,有一个抓一个,绝对不会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