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92章 监守自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监守自盗(1 / 2)

和郭桓相比,蒋??才是真正的孤臣。

蒋??在江宁搞“复土均田”的时候,人头滚滚,遍地狼烟,江宁乡绅几乎一扫而空,凡江宁出身的官员,几乎无一幸免。

朝廷推广“复土均田”的意志不可阻挡。

如果由户部负责,多少还有个转寰的馀地。

如果继续由蒋??负责,武英殿大佬人人自危。

朱雄英在凤阳的时候,朝臣为“复土均田”,已经做过一场。

朱雄英重回武英殿,争议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复土均田,而是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是朱雄英为“复土均田”设置的前提,只需各地官绅老老实实上报田亩的数量,可重新做人。

郭桓不仅在“孤臣”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而且愈发凸显其“酷吏”本质。

郭桓认为,既往不咎乃是朝廷天恩浩荡,各地官绅固然可以拿“既往不咎”当免死金牌,恕罪粮总是要交的。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上有天恩浩荡,下岂能心安理得?

朱雄英大开眼界,潜力果然都是逼出来的。

身为“郭桓案”的主角,对于钱粮里面的蝇营狗苟,郭桓再清楚不过。

朝廷花钱的地方太多。

官绅若愿意配合,多少吐出来点,解朝廷之困,你好我好大家好,继续奏乐继续舞。

若不让我好过。

那就都特么别过了!

“臣每览钱粮册籍,夜不能寐;

国朝盛世,万民安乐,然国库岁入仅足维持常例,若遇天灾边患,则捉襟见肘——”

郭桓滔滔不绝,话锋一转,将矛头对准浙东乡绅。

“陛下轻徭薄赋,惠及万民;

东南财赋重地,竟成魍魉渊薮;

无良官绅食君禄而坏君事,沐皇恩而噬皇基;

臣每览州县奏报,常痛心疾首,椎心泣血——”

郭桓刚开了个头,立刻引发一众朝臣的群体攻击。

“臣启奏陛下,郭贼妖言惑众,所言非实,臣请诛此僚,以正视听。”

礼部尚书赵瑁势不两立。

“郭贼欺上瞒下,天怒人怨,臣请诛此僚,还朗朗乾坤!”

刑部尚书王惠迪兵戎相见。

“郭家人多行不法,家有良田百顷,仗势欺人,多行不义,当抄家灭门,以儆效尤!”

户部侍郎王道亨言之凿凿。

郭桓不辩解,革除冠带,伏惟圣裁。

“郭卿,你家的田亩可有隐匿?”

朱元璋不动声色。

“回陛下,臣家中虽有薄田,不曾隐匿一分。”

郭桓首尾已清,不留丝毫隐患。

朱元璋不废话,着蒋??率锦衣卫前往郭恒家乡实地核查。

爷仨回到乾清宫,朱元璋传膳,留朱标和朱雄英在乾清宫用膳。

“复土均田牵扯甚众,若追究起来,怕是朝臣无一幸免,全军复没。”

朱标忧心忡忡。

有道是法不责众,朝廷虽然三令五申,但是在复土均田一事上,官绅抱团取暖,对抗朝廷,朱标亦束手无策。

总不能全部杀掉——

朱元璋看朱雄英。

“父王若担心无人可用,可开恩科,择饱学清廉之士优先录用;

国子监数千学子嗷嗷待哺,苦无出头之日,正当可用之时。”

朱雄英当断则断。

前朝馀毒,贻害至今。

郭桓案之所以爆发,乃积弊沉疴,非一日之功。

受郭桓案牵连,赵瑁、王惠迪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株连直省诸官吏,死者几达万人。

要革除前朝“包税制”的馀毒,同样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才能拨乱反正。

改变一代人太难了。

朱雄英对这帮老臣,不抱太大希望。

希望年轻人能拥有该有的锐气和朝气,尽扫前朝阴霾。

搁往日,朱标说不得要训斥朱雄英一番:怎可如此残忍好杀。

现在朱标却无法启齿。

不管是郭桓,还是赵瑁、王惠迪,都是朱标一手提把的朝廷重臣。

朱元璋查完郭桓,接下来就会查赵瑁、王惠迪。

若赵瑁、王惠迪一身清廉倒也罢了——

呵,清廉!

怎么可能。

连朱标都不抱希望。

郭桓早有准备,故而不怕查。

赵瑁、王惠迪之流,一查一个准。

“十年寒窗,位极人臣,怎可如此——如此——”

马皇后理解不能。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朱雄英人性使然。

“荒唐!岂能如此曲解圣人经义?”

朱标终于找到发泄口。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正确含义是: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修养,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有些人却将之解读为:自私自利乃天纲伦常。

朱雄英不抬杠,存在即合理。

“无妨,朕即是天,当代天而诛!”

朱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