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110章 接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接战(1 / 2)

朱?已经27岁,朱棣25岁,尚未获得战役指挥权,朱雄英且还有的等。

朱雄英也不急,他虽然还没有指挥权,但是影响力已经延伸至晋、燕。

朱棣设宴第二天,朱雄英在顺天行宫设宴

朱雄英没有邀请朱棣,而是邀请在顺天服役的瞿陶等人。

过去一个冬天,瞿陶率领明军屡屡出击,斩获颇丰,名下的土地已经积累到千亩有馀。

除瞿陶之外,在顺天服役的前武校武生,或多或少均有收获。

常森羡慕之馀,调侃瞿陶的地,以后怕是要多到种不完。

瞿陶笑而不语。

瞿陶和朱雄英保持频繁通信,朱雄英早就给瞿陶支过招了。

只靠瞿陶,肯定无法将千亩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北地地广人稀,辽东更是亟待开发,到处都是无主荒地。

朝廷为了吸引移民充实辽东,规定每一个新移民,都可以获得50亩荒地的开采权,只要开出来就是自己的。

这种情况下,瞿陶想雇佣佃户,也不是那么容易。

朱雄英提醒瞿陶,隔壁高丽有的是人。

朝廷的福利只属于明人。

高丽人纵使来到辽东,也只能给明人当长工,敢动辽东的一草一木,会被明军当野人打。

顺天牙行有人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业务。

瞿陶已经从高丽雇佣了十几个人开荒,其中甚至有一位粗通汉语的破落贵族子弟。

高丽没有文本,贵族以习汉语为荣,官方文书亦为汉字。

瞿陶对这个叫金奉恩的高丽人非常满意,席间向朱雄英提及,对金奉恩这样会汉语的异族人,能否录入民籍。

“匠户、乐户、灶户求入民籍而不可得,番邦土人——呵!”

蓝太平不屑一顾。

“听其言而观其行,若真心向往朝廷,莫说入籍,封侯拜相亦未可知。”

朱雄英画饼。

高丽人的身段是很柔软的,不仅会舔,而且精于此道。

朱雄英不仅要征服高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高丽的人力资源。

明帝国一共才6000万人。

高丽尚未进行人口普查,具体人数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三、四百万总是有的。

朱雄英要充分利用朝廷的每一份人力资源,明人要么耕读传家,要么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好职位。

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干。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这个叫金什么的,可以帮助朝廷征服高丽,朱雄英也不会吝啬爵位。

区区一个爵位而已,既不安排实职,又不世袭罔替,只消数代,便泯然众人矣。

瞿陶所在的燕山左卫,此次亦会随明军出塞作战。

大军在顺天休整数日,三月初三,明军北出松亭关,入大宁。

松亭关乃长城重镇,曾为御边一线,大宁收复后,松亭关的重要性骤然下降。

大宁曾为辽中京,十四年由大将军徐达、傅友德收复,在朝廷的置卫屯田计划中,大宁处于第一串行。

大宁为关外第一雄城,城墙周长约15公里。

虽然大宁的城墙年久失修,多有残破。

能看得出,底子还是挺不错的,修复之后,即可恢复防御能力。

大宁对于长城防线的安全非常重要。

朱棣在靖难举兵时,为了夺取宁王朱权的军队,将朱权掳至顺天,一把火将大宁烧成白地。

此后,大宁不复存在。

朱雄英不仅不会放弃大宁。

而且还要以大宁为基地,继续向北拓展。

蓝玉为了和冯胜抢时间,没有在大宁停留,一夜之后继续向北,直奔捕鱼儿海。

朱雄英亦没有在大宁停留,随主力一起北上。

离开大宁后,明军进入作战状态,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朱雄英的亲兵三卫,总兵力约4000人,过半数装备了发枪,且携带了一百馀辆箱车,和十二门火炮。

明军以锋矢阵型,快速向捕鱼儿海推进。

亲兵三卫左侧,是瞿陶率领的燕山左卫。

右侧则是平安率领的济宁前卫。

平安小名保儿,父亲平定曾任济宁卫指挥签事。

平定在随常遇春攻大都时战死,平安以其父之职从军,目前在济宁卫担任指挥使。

平安在靖难期间,曾率南军多次击败燕军,后兵败被俘,永乐七年自杀。

瞿陶和平安的任务,是保护朱雄英。

虽然朱雄英的亲卫实力强劲,蓝玉和朱棣还是不敢大意,分别派平安和瞿陶率所部保护朱雄英,除非遭遇胡虏袭击,不得参战。

明军以人头计算军功。

不参战就没有军功,瞿陶或许不会放在心上,平安肯定会有意见。

离开大宁第四天,明军抵达老哈河,蓝玉下令就地扎营,休息一日。

朱雄英再次设宴,派人将平安和瞿陶请至中军。

“两位将军辛苦了,孤铭记在心。

1

朱雄英主动向平安和瞿陶表示歉意。

朱雄英以前一直不理解,朱元璋为什么不让朱雄英参战。

现在朱雄英终于明白了,他不仅帮不上忙,而且还会成为明军的累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