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知无不言。
“若破金山,可有良策?”
朱雄英要张玉立投名状。
“金山地形险要,城高粮足,若要破纳哈出,可以高官显爵诱之,使其来降。”
张玉刚从金山回来,对纳哈出颇为了解。
“你可愿往?”
朱雄英记得张玉,并不会因为张玉是永乐朝的荣国公,洪熙朝的河间王,对张玉另眼相看。
另一个时空,张玉亦在洪武十八年归降,后随朱棣多次出征,屡立战功。
靖难期间,张玉随燕军,在东昌之战中力战而死,功推“靖难功当第一”
追封荣国公,赐谥号忠显。
四次南征的张辅,乃张玉之子。
在朱雄英的计划中,战争的分量非常重。
朱雄英虽然需要良将,但也不是随便某个人,都可以得到朱雄英的信任。
张玉如果没有战死,“功当第一”的是谁还不好说呢。
以明军现在的实力,将领的重要性将直线下降。
良将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不是蓝玉坚持兵贵神速,明军也不会如此顺利。
可即便蓝玉不提速,明军三路齐下,遥相呼应,战争的结果并不会改变,最终获胜的,依然会是明军。
“罪民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张玉果断,绝不让机会从手边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