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第16章 耐心与诱饵 盐的代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耐心与诱饵 盐的代价(1 / 2)

------

西山坳里,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尽,阳光透过稀疏的林叶,投下斑驳的光点。然而,此刻站在陷阱旁的西个半大少年和一个三岁稚童,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一股冰冷的困惑和淡淡的沮丧弥漫在空气中。

“都没问题?”陈延岳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一遍,目光扫过那些耗费了他们心血和力气的陷阱,“都没问题,那为啥为啥连根毛都没逮着?”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无力感,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狗蛋一屁股坐在地上,泄气地用柴刀砍着旁边的草茎:“白忙活了我就说没那么容易”

铁柱也耷拉着脑袋:“天天这么往山上跑,俺娘都快起疑心了,昨天还问俺砍点柴咋能弄一身泥回来”

希望一次次燃起又破灭,再加上家人的潜在质疑,让这几个少年原本高昂的士气跌落到了谷底。现实的冰冷远比山间的晨露更让人难受。

陈彦看着三叔和伙伴们沮丧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小眉头紧锁,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记忆碎片中寻找解释。

“三叔,”他抬起小脸,用尽可能肯定的语气说道,试图安抚大家,“可能可能抓坏狗狗和大兔子,就是要等的?”

“等?”陈延岳看向他,眼神疑惑。

“嗯!”陈彦用力点头,努力组织着语言,将前世道听途说或从书中看来的知识,用孩童的方式表达出来,“它们它们很小心,不会马上就来要看看看看有没有危险要等它们觉得安全了才敢过来吃东西”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就像就像村里的大黄狗,你扔块骨头,它也要先闻闻,看看旁边有没有人,才敢吃呢!”

这个比喻虽然简单,但却意外地贴切,让陈延岳几人稍微理解了一些。

“可那要等多久啊?”狗蛋苦着脸问,“俺们总不能天天这么上来守着吧?真要守个十天半个月,家里非打断俺的腿不可!”

这话说出了几人的心声。他们都是半大的小子,是家里的重要劳力或潜在劳力,偶尔一天两天借口砍柴出来还行,长时间频繁往深山跑,必然会引起大人警觉,到时候解释不清,麻烦就大了。

陈延岳也沉默了,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希望渺茫,而成本(时间和被发现的风险)却很高。

陈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光靠被动的等待,不确定性太大,对于他们这些“业余选手”来说,时间成本无法承受。必须想办法提高诱捕的效率!

诱饵!对了,诱饵!

他眼睛一亮,连忙说道:“三叔,狗蛋哥,我们可以可以放点好吃的在上面!香香的,把它们引过来!”

“好吃的?”陈延岳一愣,“放啥?咱们自己都没啥好吃的。”他下意识想到的是粮食,那可是家里的命根子,绝不能拿来浪费。

“不是我们的吃的,”陈彦摇摇头,小脑袋里飞快地搜索着合适的、成本低廉的诱饵,“是是它们喜欢吃的。”

“它们喜欢啥?肉?”铁柱插嘴道,随即自己就否定了,“咱们自己都没肉吃,哪来的肉给它们当饵?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哦不,打野兽吗?”他说完自己也觉得荒谬。

用珍贵的肉去引诱不知能否抓到的野兽,这想法太不切实际,立刻被所有人否定了。

陈彦也知道肉不行,他想了想,继续挖掘记忆。很多野兽确实嗜腥,但血腥味也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危险(比如其他捕食者)。对于他们主要目标的小型食草或杂食动物呢?

突然,一个概念闪过他的脑海——矿物质盐分!很多野生动物会定期寻找盐分补充地,舔舐含盐的土壤或岩石!

“盐!”陈彦脱口而出,“三叔,我们可以弄点盐水,或者盐块,放在陷阱旁边!”

“盐?”陈延岳、狗蛋、铁柱三人同时惊呼,脸上的表情比刚才听到用肉还夸张。

盐?!在这个时代,盐可是金贵东西!虽然不像前朝那样堪比金银,但也是农家重要的支出项之一,是朝廷严格控制的物资,价格不菲。家家户户吃盐都是按粒数着放,炒菜都舍不得多放一撮,现在小侄子居然说要用盐来引诱野兽?!

“彦儿,你可知那盐多贵?”陈延岳觉得小侄子真是异想天开,“那玩意比粮食还金贵!咱家那盐罐子,娘都看得紧紧的!哪能拿来糟蹋!”

狗蛋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这比用肉还不靠谱!让我爹知道我拿盐来喂野兽,非得把我吊起来用沾盐水的鞭子抽不可!”(他用了一个自以为很严重的比喻)

铁柱也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要是让村里人知道了,非得骂咱们是败家子不可!”

用盐做诱饵的想法,在几个少年看来,简首是骇人听闻,比陷阱本身更让他们难以接受。

陈彦看着三人激烈的反应,心里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盐的珍贵,但他更知道,对于缺乏钠元素的食草动物来说,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这是一种高效且相对(比起肉)成本可能更低的投入。只是这个“相对”,对于极度贫困的农家来说,也显得过于奢侈了。

场面再次陷入了僵局。提高效率需要诱饵,而可行的诱饵方案却因为成本问题被否决。

陈延岳蹲在地上,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边是再次失败的风险和家人的质疑,一边是看似荒唐却可能是唯一希望的“奢侈”方案。他想到了卧病在床时家里掏空的积蓄,想到了二哥那遥遥无期的亲事,想到了父母日渐佝偻的背影和鬓角的白发,想到了小侄子那双充满期盼和“想为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