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孩子!
“为善不欲人知,施恩不望报”周县令喃喃重复着这句话,看向陈彦的目光彻底变了,充满了震惊、钦佩,乃至一丝敬意!这等境界,这等胸怀,莫说七岁稚童,便是许多饱读诗书的士人,也未必能有!
“好!说得好!好一个‘为善不欲人知,施恩不望报’!”周县令击节赞叹,情绪激动,“彦儿,你之心性品德,远超同龄,乃至许多成人!本官今日方知,何为‘神童’!你不愧是文渊兄的弟子,清河县能出你此等人物,实乃本县之幸!”
他激动地在堂内踱了几步,斩钉截铁地道:“你虽高义不索赏,然朝廷法度、本官心意,岂能无表示?否则,岂非寒了义士之心,冷了良善之念?”
他停下脚步,郑重宣布:“本官决定,其一,念你献方有功,惠及全县,特准你所在陈家沟村,今年秋季徭役,全数免除!其二,赏赐你家白银五十两,以资鼓励,亦可补贴你读书之用!此乃本官心意,亦是朝廷规制,不容推辞!”
免除徭役!赏银五十两!这无疑是天大的恩赏!尤其是徭役免除,对陈家沟的村民来说,简首是卸下了肩头最沉重的负担!
陈彦深知这赏赐的分量,也知道这是县令的坚持和善意,再推辞反而显得矫情。他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躬身长揖,行了一个大礼:“学生陈彦,拜谢县尊大人厚赏!陈家沟上下,感激不尽!”
“快起快起!”周县令亲手扶起他,越看越是喜爱。
事不宜迟,周县令立刻下令,由钱粮师爷亲自负责,连夜调配人手和物资,并派人快马加鞭赶往陈家沟,召集村里人手,协助陈彦配制“藿香正气散”。所需药材,由县衙银库首接拨付购买。
陈彦也顾不得休息,立刻将详细的配方和配制流程写下,交给师爷。当晚,陈家沟灯火通明,在里正和族老的安排下,几乎所有留守的妇孺老弱都动员起来,按照陈彦的指挥,筛药、研磨、煎煮、混合、分装陈彦虽年纪小,但指挥若定,条理清晰,让人信服。
周县令甚至亲临配制现场(临时设在村里祠堂)查看,看到陈彦在烛火下忙碌的小小身影,以及村民们热火朝天却又井然有序的场面,心中感慨万千,对身旁的师爷低声道:“见此子,方知何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文渊兄得此弟子,足以告慰平生了。”
在全县之力的支持下,大量的“藿香正气散”被迅速配制出来,由衙役分送到各處徭役工地,命令监工务必每日定量发放给民夫饮用。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使用了药散的工地,中暑人数急剧下降,原本萎靡的民夫精神好转,工程进度也大大加快。整个清河县的徭役,因这一味小小的药散,竟然再未发生一例因中暑而死亡的事件!工期得以准时完成。
消息传开,陈彦的名字和他献方救人的义举,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清河县的大街小巷。而周县令亲口赞誉的“清河神童”之名,更是不胫而走,声名远播。
当服完役的陈延峰、陈延岳等人平安返回陈家沟时,受到了全村人的热烈欢迎。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村里宣布了县尊免除今年秋役的特大好消息!村民们顿时沸腾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安心准备秋收,不用再担心被征调去服苦役了!
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自发地聚集到陈家门口,对着陈满仓、陈延峰,尤其是被陈延岳高高举起的陈彦,表达着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满仓叔!你们家彦儿可真是文曲星下凡啊!救了咱们村多少人的命啊!”
“延峰!你生了个好儿子!咱们全村都沾了光了!”
“彦儿!谢谢你!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我家那口子说不定就回不来了!”
“免除徭役!这可是天大的恩德啊!彦儿,你是咱们陈家沟的大恩人!”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陈家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激动的光彩。陈彦被大家围在中间,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到乡亲们脸上真挚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暖意和成就感。
这时,陈延岳把陈彦放下来,挤眉弄眼地搂住他的脖子,用夸张的语气说道:“好你个小彦儿!有这么好的宝贝,咋不早点献给县太爷呢?害得你三叔我在工地上吃了那么多天的灰,晒脱了一层皮!你要是早点拿出来,三叔我不就不用受这罪了嘛!” 他顿了顿,又掏出怀里那锭沉甸甸的、县令赏赐的银子,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脸陶醉地搞怪道:“不过嘛这五十两银子可真香啊!嘿嘿嘿!”
他这副活宝样子,顿时引得周围众人哄堂大笑,原本充满感激的严肃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心里对陈彦的感激之情更深了。
夜色渐深,人群渐渐散去。陈家小院恢复了宁静,但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喜悦与荣耀的气息。陈彦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心中明白,“清河神童”之名,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