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又道,“石头,你此去京城,前程远大,不必过于牵挂家中。小草的事,我已禀明爷爷,定会为她留意,寻一门稳妥可靠、真心待她的好亲事,绝不会委屈了她。”
石头闻言,心中大为感动,他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妹妹。他单膝跪地,抱拳道:“石头谢公子大恩!公子待我兄妹恩重如山,石头无以为报,唯有此生追随公子,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小草也眼圈微红,向陈彦深深一福:“谢公子为小草费心。”
陈彦扶起石头:“快起来。你我之间,不必如此。照顾好自己,建功立业,便是对你妹妹、对泉下父母最好的交代。”
爷爷陈满仓得知后,也特意将石头和小草叫到跟前,郑重承诺:“石头,你放心跟着彦哥儿去。小草就像我的亲孙女一样,她的终身大事,老夫必定亲自过问,寻一门当户对、品行端正的好人家,风风光光地把她嫁出去,断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
有了陈彦和陈满仓的保证,石头心中最后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对陈家的忠诚与感激更深了一层。
启程之日,秋风送爽。
陈家大院门前,车马齐备。陈彦与苏幕婉向爷爷陈满仓、奶奶王氏、父亲陈延峰、母亲张氏以及二叔陈延岭、三叔陈延岳等一众亲人拜别。
“爷爷、奶奶、爹、娘、叔叔婶婶,保重身体!孙儿(儿子)到了京城,便会写信回来!” 陈彦郑重道。
“好好,你们也要保重!在京中一切小心!” 爷爷和父亲叮嘱道。
“儿啊,幕婉,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弟弟妹妹” 母亲张氏拉着儿子和儿媳的手,泪眼婆娑,千叮万嘱。
“秀姐儿,康哥儿,要听话” 奶奶王氏依旧不舍地摸着孙儿孙女的脸。
陈松、陈秀、陈康三个小家伙,虽然也对家人不舍,但更多的是对京城生活的向往和兴奋,一个个精神抖擞,穿着新衣,小脸上洋溢着期待的光芒。
终于,在亲人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车马缓缓启动,驶离了陈家沟,踏上了返回洛阳的官道。
一路上,三个小家伙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出了笼的小鸟,看什么都新鲜。
陈松最是活跃,骑着专门为他准备的小马,在车队前后跑来跑去,一会儿追上石头,好奇地询问京城军营是什么样子,打仗是不是很威风;一会儿又凑到陈彦车旁,问什么时候能给他找武艺师父。
“大哥大哥!京城的天安门是不是特别高?皇宫的墙是不是红的?御林军是不是都穿着金闪闪的盔甲?” 陈松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陈彦笑着耐心解答:“是啊,天安门巍峨壮丽,皇宫红墙黄瓦,气势恢宏。御林军盔明甲亮,确是精锐之师。不过,松哥儿,习武之人,首要沉稳,不可如此毛躁。”
“哦,我知道了大哥。” 陈松嘴上答应,但眼中的兴奋丝毫未减。
陈秀则文静许多,她和苏幕婉同乘一车,时不时撩开车帘,好奇地打量着沿途的风景。看到不同于家乡的村落、田野、河流,看到官道上往来的各式车马行人,甚至看到远处隐约出现的城镇轮廓,都会小声地和苏幕婉交流。
“大嫂,你看那边的山,形状好奇特啊!”
“大嫂,那些人穿的衣服好像和我们不太一样?”
“京城里的姑娘们,平时都梳什么样的发髻?穿什么样的裙子呀?”
苏幕婉温柔地一一解答,还给她讲一些京城的风俗趣事,听得陈秀目不转睛,心中对京城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陈康年纪小,精力旺盛,一会儿趴在车窗边看风景,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一会儿又缠着石头,要听他讲打仗的故事;玩累了,就倒在车里呼呼大睡,睡醒了又继续兴奋。
“石头哥哥,匈奴人长得吓人吗?你一刀能砍几个?”
“大哥,京城有没有比糖人张做的还甜的糖?有没有这么大个的肉包子?”他用手比划着。
“哇!快看!好大的船!那是运粮的吗?”
童言稚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给旅途增添了许多乐趣。
陈彦和苏幕婉看着弟弟妹妹们兴奋的模样,相视而笑。带他们出来见世面的决定,看来是正确的。虽然路途遥远,照顾孩子难免辛苦,但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一切便都值得了。
车队一路向北,离故乡越来越远,离帝都洛阳越来越近。等待这几个陈家小辈的,将是一个更加广阔、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世界。而陈彦,在肩负国事的同时,也担起了培养弟妹的责任,他的家庭与事业,都即将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