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到日落西山,叛军终究没能突破这用血肉和意志筑成的防线,在丢下数千具尸体后,如同潮水般退去。
残阳如血,映照着尸横遍野的城墙。李纲终于支撑不住,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将士们含着热泪,将他小心翼翼地抬下城头救治。
庐江城,又一次守住了。但代价,惨重无比。守军兵力已不足五千,且大半带伤,箭矢滚木也消耗殆尽。还能守多久,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然而,就在庐江城浴血奋战的同时,希望的星火,已开始在江南各道点燃。
太孙赵宸的八百里加急王令,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扬州南部及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各州郡。
苏州刺史府,刺史接到王令,拍案而起:“汉王竟敢谋反!围攻庐江,威胁太孙!此乃国难!立刻传令,调集府兵三千,水师船只百艘,携带粮草军械,沿江西进,驰援庐江!”
杭州刺史府,刺史面色凝重:“唇亡齿寒!庐江若失,江南门户洞开!速点齐越州精兵两千,即刻开拔,北上驰援!”
宣州、润州、湖州、洪州……江南各州郡的掌权者,在震惊于汉王反叛的消息后,迅速做出了抉择。太孙是国之储贰,代表朝廷正统,汉王是叛逆!于公于私,都必须支援太孙!一时间,各州郡的郡兵、团练被紧急动员起来,一支支或数千、或数百的援军,带着粮草辎重,从水陆两路,如同百川归海般,向着庐江方向汇聚而去!
尽管这些援军兵力分散,战力参差不齐,且路途遥远,但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大势!他们向天下宣告,江南之地,心向朝廷,支持太孙!
消息也传到了正在北上的太孙军中。
“报——!殿下!江南苏州、杭州、宣州、润州等州郡已纷纷起兵,驰援庐江!先锋已过历阳!”
听到这个消息,连日行军、面色疲惫的太孙赵宸和陈彦等人,精神都为之一振!
“好!江南义士,忠勇可嘉!” 太孙脸上露出了多日未见的笑容,“传令嘉奖各州郡使者!告知他们,援军抵达后,暂归庐江太守李纲节制,固守待援!我军全速前进,不日即可抵达!”
“殿下,江南援军虽至,但恐难解庐江燃眉之急。汉王攻势凶猛,李太守恐难久持。我军必须再快!” 陈彦提醒道。
“传令全军!丢掉不必要的辎重,轻装疾进!日夜兼程,务必要在庐江城破之前赶到!” 太孙斩钉截铁地下令。
北上的洪流,加快了速度。南方的星火,正顽强燃烧。庐江城的命运,江南的格局,乃至整个帝国的未来,都系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