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率领一万新军,携带着从洛阳紧急调拨的大批粮草、药材、帐篷等物资,离开洛阳,一路向北,疾驰而去。
路途之上,所见景象,触目惊心。越往北行,官道两旁拖家带口、衣衫褴褛的难民越多,队伍也越发庞大、混乱。起初还只是三三两两,后来便是成群结队,再后来,几乎汇成了一股望不到头的灰暗洪流,麻木地向南涌动。他们面黄肌瘦,眼神空洞,步履蹒跚,许多人衣不蔽体,在初冬的寒风中瑟瑟发抖。路边不时可见倒毙的尸体,无人掩埋,任由乌鸦啄食,散发出阵阵恶臭。孩童的啼哭声、伤者的呻吟声、失去亲人者的哀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人间地狱般的惨景。
陈彦心如刀绞,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同时分出小股部队,沿途设立临时粥点,施舍稀粥,救治重病重伤者,并指引难民前往相对安全的南方或沿途已设立赈济点的大城。但杯水车薪,难解滔天之渴。
经过十几日的紧急行军,大军终于抵达了河北灾区的第一站——位于黄河南岸,受灾相对较轻,但已成为难民重要集散地的重镇,邺城。
此时的邺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城墙外围,密密麻麻搭满了简陋的窝棚,如同溃烂的疮疤,蔓延数里。空气中弥漫着粪便、污物和尸体腐烂的混合恶臭,令人作呕。无数难民蜷缩在寒风中,眼神呆滞,等待着渺茫的生机。城内也是人满为患,秩序混乱,盗窃、斗殴时有发生。
陈彦见状,毫不迟疑,立刻下令在城外开阔地带设立大型官办粥厂和临时安置区。新军将士雷厉风行,迅速划出区域,搭建帐篷,埋锅造饭。当热腾腾的米粥香气弥漫开来时,原本死气沉沉的难民群出现了一阵骚动,无数双绝望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光。
“排队!所有人排队!按人头发放,妇孺老幼优先!敢有哄抢者,军法从事!” 新军士兵手持长枪,维持着秩序,声音嘶哑却充满威慑。
陈彦亲自巡视粥厂,看到士兵们用大勺将稀粥舀入难民递来的破碗、瓦罐甚至双手之中,看到那些饿得皮包骨头的灾民,如同久旱逢甘霖般,贪婪地、小心翼翼地吞咽着滚烫的粥水,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他深知,这仅仅是开始。
他随即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持天问剑,召集邺城及周边幸存的所有州县官员。大堂之上,陈彦面沉如水,目光如刀,扫过下面一群战战兢兢、面色惶恐的官吏。
“本官奉旨赈灾,持天问剑,如朕亲临!有先斩后奏之权!” 陈彦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刻起,邺城及周边所有赈灾事宜,由本官统一节制!尔等需全力配合,若有阳奉阴违、推诿塞责、贪墨克扣、欺压灾民者……” 他“锵”一声拔出半截天问剑,寒光四射,“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饶!”
众官员吓得噗通跪倒一片,连称“不敢”。
一、 所有官员,按区域划分,责任到人, 协助新军管理难民登记、粥厂发放、物资调配,维持秩序。
二、 严控饮水卫生! 立即组织人手,清理城中及安置区所有污水、垃圾,深埋尸体!饮用水必须煮沸!发现病患,立即隔离,由随军医官诊治!凡因饮水不洁、污物处理不当引发疫病蔓延者,主管官员,以渎职论处,斩!
三、 开仓放粮,平抑物价,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之奸商,违令者,斩!
四、 张贴安民告示,宣布朝廷赈灾决心,稳定人心。
雷霆手段之下,邺城的混乱局面迅速得到控制。粥厂秩序井然,卫生状况开始改善,难民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
陈彦仅在邺城停留了三天。 三天内,他日夜不休,处理各项繁杂事务,视察灾情,安抚民心。待局面基本稳定,各项措施步入正轨后,他留下一名果毅都尉率领两千新军,持他手令,监督当地官员继续执行赈灾措施,并负责后续物资的接收与分发。
随后,陈彦一刻不敢耽搁,亲率八千新军主力,携带剩余大部分物资,继续向灾情最严重的河北腹地挺进。
越往北,景象越是凄惨。洪水肆虐的痕迹触目惊心,许多村镇已完全被夷为平地,只剩下断壁残垣。大地一片泥泞泽国,昔日良田尽成沼泽,水面上漂浮着家具、木材、牲畜和人的尸体。幸存下来的灾民,聚集在地势稍高的土丘、残破的城墙或官道上,缺衣少食,在寒风中苦苦挣扎,疫情已开始显现端倪。
陈彦心如刀割,命令军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惜一切代价向前推进。每至一处有灾民聚集之地,便立刻设立赈济点,施粥施药,救治伤员病患。同时,他亲自勘察水情,指挥新军将士和招募的灾民中的青壮,利用沙袋、木石,甚至拆毁废弃房屋的材料,开挖沟渠,疏通堵塞的河道,奋力将泛滥的积水引导回黄河主河道,希望能尽快退去洪水,露出土地。
他反复强调:“救灾先救民! 人的性命是第一位的!无论如何,要先让活下来的人有饭吃,有衣穿,有病能治!” 新军将士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是一支武装力量,更是一支救灾队、工程队和医疗队。他们的到来,给绝望中的灾民带来了一线生机。陈彦的仁政和雷厉风行的手段,也迅速传播开来,许多灾民听闻“陈青天”来了,纷纷从藏身之处涌出,寻求庇护。
然而,河北地域广阔,灾情极其严重且分散,陈彦纵然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兼顾所有地区。
就在陈彦忙于在几个受灾核心区全力救灾、疏导洪水的同时,在河北东北部的景州,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爆发。
景州本是此次洪灾的重灾区之一,洪水退去缓慢,疫情蔓延,灾民死伤惨重。而当地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