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站在旗舰上,冷静地观察战局。见破坏目的已达到,守军已溃散,他果断下令:“吹号!收兵!全军撤离,目标——堺市!”
清脆的铜号声响起,大雍军士兵毫不恋战,迅速有序地撤回舢板,返回大船。舰队来得快,去得也快,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迅速消失在濑户内海的薄雾里,只留下兵库港冲天的火光和浓烟。
两日后,石头的舰队突然出现在堺市外海。有了兵库港的前车之鉴,堺市虽然加强了戒备,沿岸布置了弓箭手和了望塔。但石头采取了不同的战术,他命令舰队在远程用床弩和投石机(发射的是石块和火油罐,非火药弹)向岸上设施进行压制性射击,同时派出一支精锐,乘坐快船,突袭了防守相对薄弱的商港区,再次纵火焚烧仓库和商会建筑,引发巨大恐慌和经济损失后,再次扬长而去。
京都,幕府军大本营。
足利义晴正志得意满地指挥大军猛攻御所最后一道防线,眼看破城在即,突然接连收到来自后方的紧急军报:
“报——!大将军!不好啦! 兵库港遭不明舰队突袭,码头、仓库尽焚,损失惨重!”
“报——!大将军!紧急军情! 堺市遇袭,商会区大火,损失无法估量!”
“八嘎!哪里来的舰队?!” 足利义晴接到急报,如同被当头浇了一盆冰水,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转为惊怒交加,“是天皇的援军?不可能!他哪来的水师?!是大雍?他们怎么敢?!”
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兵库港是前线补给的生命线,堺市是他的财源重地!这两处被袭,等于被人在心口插了两刀!
“回援!立刻回援!” 足利义晴气急败坏,再也顾不得即将攻破的御所,嘶声吼道,“细川高国! 命你率两万精锐,携关船三十艘,小早船五十艘,火速回师摄津、河内,给本将军剿灭这支该死的舰队! 夺回兵库港和堺市!快!”
“嗨!” 大将细川高国领命,立刻点齐兵马战船,匆匆离开围攻京都的战线,向东疾驰而去。
京都城的压力骤然减轻。御所内,已经做好玉碎准备的后奈良天皇和众臣,得知幕府军突然撤围部分兵力,先是愕然,随即狂喜!
“是陈将军!一定是陈将军的援军到了!” 天皇激动得热泪盈眶,“天不亡我!天不亡我啊!”
细川高国率领的幕府援军舰队,规模庞大,气势汹汹地杀回摄津、河内海域。他们的关船体积较大,适合正面作战,小早船则轻快灵活,适合追击和包抄。
石头很快通过哨船发现了这支强大的追兵。他深知己方虽然单兵素质和船只性能可能占优,但兵力只有对方四分之一,绝不能硬拼。
“传令!全军转向,扬满帆,利用速度优势,向 纪伊水道 方向撤退!” 石头果断下令,“各船保持距离,呈一字长蛇阵,弩炮上弦,床弩备便,严防敌船突进!”
“得令!”
石头的舰队都是精心挑选和改造的快船,顺风时速度极快。他们并不与细川舰队正面接触,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箭之地(弓箭有效射程外)的距离,若即若离。
细川高国见状,下令舰队全速追击。一时间,濑户内海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幕府军的小早船速度快,试图从两翼包抄,但石头命令舰队中的海鹘船(一种更小更灵活的战船)进行拦截和骚扰,用弓弩射击敌船水手,延缓其速度。
每当幕府舰队快要追上时,石头就命令舰队突然转向,利用对海流和风向的熟悉,穿插于岛屿和暗礁之间。他时而假装要逃向淡路岛,时而又突然折向和歌山海域,飘忽不定。
细川高国被石头这种“泥鳅战术”气得暴跳如雷,却始终无法将石头的主力舰队逼入绝境进行决战。他的舰队被石头牵着鼻子,在广阔的濑户内海兜起了圈子,疲于奔命,士气开始下降。
石头站在船尾,望着远处海平面上若隐若现、队形已有些散乱的幕府追兵帆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成功调动了敌军主力,缓解了京都的压力,并且将这支强大的援军牢牢拖在了海上,为主力部队的到来创造了绝佳的战机。
“传令各船,保持队形,继续牵制敌军,向预定汇合海域 靠近。” 石头下令,“多派哨船,扩大侦察范围,密切注意西方海域,准备迎接大帅主力!”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