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查理登基之后,便任命自己的这位幼年之时的玩伴为殖民部次长,并且投桃报李地将此前平定匈牙利贵族叛乱之后收缴的田产土地的为数不少的一部分,赐给了米克诺什亲王。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之中,作为米克诺什·约瑟夫亲王的孙子,米克诺什亲王(1765~1833)是维也纳着名绘画和版画收藏家,并因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反法行动而闻名。他自己出资招募一个军团在奥地利同法国人作战。尽管1809年拿破仑提议马札尔人选米克诺什为国王,但他拒绝此荣誉,继续捍卫哈布斯堡王朝利益。
年和平解决后,出任驻英国大使。曾代表奥地利参加法国查理干世的加冕典礼和伦敦会议(1830~1838)。1848年在匈牙利第一任责任内阁中任外交部长,但由于没有满意的方法使朝廷和国家和解,遂辞去职务,默默无闻地安度晚年。
对于这样的大忠臣,作为皇帝的查理八世,自然而然地也是要进行笼络的。
因此,在得到了查理的手谕背书之后,米克诺什亲王便也是组织赞助了一支民间殖民团体,开始了海外的殖民扩张探索。
在得到了查理八世皇帝和米克诺什亲王的授意之后,这支殖民团体带着来自奥地利国内的枪炮(如1784式自流火药燧发枪)和工业制品,便踏上了前往缅甸贡榜王朝新都阿摩罗补罗(今曼德勒西南)拜访缅甸国王波道帕耶的路途。
不过,查理并不看好奥地利在缅甸地区的海外殖民扩张。
毕竟缅甸距离印度实在是太近了,未来英国人在摆平了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和那些土邦王公之后,难免不会向缅甸地区继续扩张。
作为英国人海外殖民地最重要的命根子,接近缅甸很有可能会给英国人释放出来某种极其危险的信号一那就是奥地利人很有可能也对印度感起了兴趣。
在现在,查理还不想太早地和英国人对上,因此在经过了和米克诺什亲王的一番秘密商讨过后,两人最终也仅仅只是决定了,和缅甸贡榜王朝交好,签署一个简单的航海通商条约意思意思也就行了,真搞得大奶妈英国佬应激了,反而不美。
提前踩踩点也可以,把重心可以放在暹罗的却克里王朝上面。
反正现在奥地利官方也并没有想要把海外殖民地扩张的摊子铺得那么大的想法,简单地开辟几个海外殖民据点和贸易商站,先保证能够收支平衡再说,如果能够有盈馀的话,那么再好不过了。
毕竟,英国人从十七世纪初就开始在南亚次大陆上经营耕耘了,哪怕奥地利最后真能把整个缅甸吞下来,也不见得能够和英国人相抗衡。
英国现在在南亚次大陆上,光是来自于英国本土的白人驻军就有四万左右,再加之那二干多万由印度本地土着士兵组成的殖民地军队之后,兵力规模更是逼近了三十万!
要知道,现在英国人在自己家本土上的驻军,也就仅仅只有不到十万而已。
也可以这么说,目前英国人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全都加在一起,也没有印度重要。
到时候无非也就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到最后落得一个白赔辛苦的下场。
奥地利可没有兴趣来做这一笔赔本买卖。
现在以奥地利的坑爹地理位置,能够保持对于近东地区施加影响力,查理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目前,奥地利已经控制了埃及,等到后期能够开凿苏伊士运河之后,奥地利才是真正的具有了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扩张的优势。
哪怕是威尼斯共和国在并入奥地利之后,奥地利的海岸线也并不长。
等到这一次反法同盟战争和巴尔干半岛战争结束之后,在打垮奥斯曼帝国之后,成为东地中海地区影响力最强的大国,到时候再将修建开凿苏伊士运河的计划提上日程,按部就班地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地利现在所进行的一系列海外殖民扩张探索的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政策和态度,都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隐忍和克制”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步子迈得太大了,也容易扯到蛋。
在《1791年哥本哈根条约》签订,奥地利夺取了瑞典的圣巴泰勒米岛,以及几乎获得了丹麦除了位于南亚次大陆上特兰奎巴以外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之后,奥地利便和英国、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等四个老牌传统海军殖民大国签订了《五国航海通商条约》,以保证奥地利不会凯觎争夺英国、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等四个老牌传统海军殖民大国现有已经占领或者确立了宗主权的海外殖民地为前提,获得了奥地利的海军舰队战舰或者是商船船队等船只可以在航行途中,在英国、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等四个老牌传统海军殖民大国的海外殖民地港口进行停靠以及获取补充后勤补给的权利。
毫无疑问的,奥地利与英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四个老牌传统海军殖民大国签订上述《五国航海通商条约》的目的除了为奥地利本国海军舰队战舰和商船船队等船只在海外航行途中提供后勤保障以外,也是为了降低英国、西班牙、
荷兰、葡萄牙等四个传统老牌海军殖民大国对于奥地利这个新兴海军强国的警剔,给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表示奥地利不会贪图凯觎它们的海外殖民地。
这支由米克诺什亲王赞助的奥地利私人殖民团体,由来自卡尼鄂拉地区的一名早已经落寞了的贵族特伦蒂诺男爵率领。
由于祖上接连几代人的坐吃山空,特伦迪诺男爵的家族除了当年第一代祖先阿瓦什子爵率领私军在维也纳之战之中勤王有功,被利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