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 第95章 山河社的反击第一刀——他们先伸手去掐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山河社的反击第一刀——他们先伸手去掐水(2 / 3)

展一点旅游。大家放心,这些年我们在别的地方做的项目,都很成熟。”

他说话的时候,屏幕上切了几张“成功案例”照片:

一条被硬生生拉直的河,两岸绿化像复制粘贴;

在某个城市的河边,挂着“山河社承建”的牌子,后面是整整齐齐的栏杆。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脑子里自动弹出之前查资料时看到的另一张对比图:

——几年前,下游暴雨,水流冲得太快,直接顶塌了堤岸,附近小区进水。

那次新闻后来被压下去,只有论坛里还留着几个零散帖子。

轮到我发言的时候,王支书用胳膊肘捅了我一下:“你客气点,别像上次那样怼。”

我笑了一下:“我尽量。”

我站起来,拿起话筒:“我就问一个问题。”

“赵总,你刚刚说,是公益性质,不从村里拿钱,对吧?”

赵启明点头:“是的。”

“那上游水库和小流域治理的钱,从哪儿出?”我问,“省里、市里,还是你们自己先垫?”

他愣了一下,笑容没掉:“当然是按照正常项目程序,政府+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也就是说,”我接着往下追,“现在你们帮我们免费做样子,以后真正的账单,可能是其他地方、其他人替我们出,是吧?”

会议室里气氛肉眼可见地紧了一下。

梁思曼在旁边低头忍笑,用笔敲了一下桌子。

赵启明的笑容稍微往下压了压:“林先生,你这个理解,有点……扩大化。我们是专业团队——”

“上一次你们也是这么说的。”专业团队、政府+社会资本、公益优先’,最后烂尾的是谁,现在网上一搜还能搜出来。”

我随口报了一个外地项目的名字。

那是之前梁思曼翻给我看的,她当年背过的那一单。

会议室里有人“哗”地一下倒吸冷气。

“那个项目出事,是多重原因……”赵启明的声音明显紧了,“不能简单归结到——”

“我没简单归结。”我摊了摊手,“我只是提醒大家,免费这两个字,最好看一下后面的附加条款。”

后排有村民小声嘀咕起来:

“上回那个新闻我看过,好像就是这家公司。”

“那我们这边要是也烂尾,是不是就成了纪录片第二季?”

水利站的人连忙圆场:“大家不要误会,这次项目有严格的监管……”

梁思曼这时候接过话:“监管当然要有。但刚刚林宴提到一个点——水是谁的?以后这条河是不是还完全由古柳自己说了算?”

她笑着看向赵启明:“按商业逻辑,你们做了上游,下游自然要跟着你们的标准走,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们现在试点还在半截,贸然动主河,风险是不是要写进评估表?”

“梁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单独沟通。”赵启明的笑容恢复平静,眼神却明显冷了一度。

“那就单独沟通。”她点头,“先把话说明白。”

——

会开完,大家一起去河边“现场踏勘”。

一队人沿着河道往上游走,鞋子在烂泥里“扑哧扑哧”响。

山河社的技术员拿着测量仪器,一会儿插一个小旗子,一会儿在地上喷一条白线。

“这里要加高半米堤。”

“那边要裁掉一个弯。”

系统视图在我眼前跟着更新:

每插一面小旗,河道那一段就多一个闪烁的黄色点;

当他们提出“裁弯”的位置,整片河段的颜色从浅蓝变成灰黄,像是被抽走了一层水汽,只剩下骨架。

【提示:老柳河主弯拟被直线切割。】

【预计结果:水势加速下泄,沿岸停留气运值 -35。】

罗半仙蹲在河边,手指抠着一块石头,不停地骂:“你们这是给水修高速啊,水高速一跑,这附近还能剩多少?”

“罗叔,你说得具体点。”我走过去。

他抬起头,眼睛有点泛红:“你小时候在这儿抓过鱼没?”

“抓过。”我点头。

“那时候水慢,一块石头下面能躲三条鱼。你现在把水弄快了,鱼躲哪儿?躲不住就被冲走、撞死。”他甩掉手上泥,“人也是,气也是。”

说完,他指指不远处那块即将被“裁掉”的河弯:

“那一块,是老龙山下来第一处缓口。祖宗当年选这儿建村,就是看中这口。你现在给他切直了,你看老柳还能不能撑十年。”

技术员在旁边朝他投来一个“神经病”的眼神。

“老人家,您放心,我们这都是科学设计,有专家论证的。”

“弯多了容易积垃圾,直一点儿更好冲走。”

“垃圾是好冲走,福气也好冲走。”罗半仙翻了个大白眼,“你们这些人就爱把活人当垃圾一起冲。”

赵启明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林先生,带好你们村里的意见,我们会在方案里适当考虑。”

“适当是啥意思?”我问。

“就是……”他顿了一下,“在不影响整体安全的情况下,做出一些……情感上的照顾。”

“那这一块弯,还在不在?”我指着那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