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 第112章 事故之后:有人被铐走,有人被推上前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事故之后:有人被铐走,有人被推上前台(2 / 3)

你挡第二次。”

“第二次?”他皱眉。

“第一次,是那个烂尾新城。”她抬眼看着他,“

你还记得吗?

当时谁写的公关稿?

谁把那些讨债的农民剪成‘个别极端人士’?”

赵启明脸色更难看了一层。

她叹了口气:“

我那次替你挡住了,

结果呢?

你升职,我收律师函。”

“这次古柳的堤坝,

你是主责。

我只是……不想再当你升职路上的一次性雨伞。”

说到这儿,她笑了一下,

那笑意终于有点像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不是说,输给一个村民很丢人吗?”

她慢慢往前倾了点身,“

现在你是输给全国网友。”

这句话后来在内部记录里被删掉了,

但顾晚星拿到了另一份——

那天值班的小警察,

悄悄把这一段截成音频,

发给了她。

她没乱传,

只是把那句写成台词,

放进了第二季的手稿里。

——

山河社被扯进来的,不只是一个暗沟。

随着调查深入,

一串项目名单被翻上来:

某地的“生态水系改造”,

某市的“滨水景观提升”,

报表上写着“改善人居环境”,

现场照片里却是烂尾堤、防护林带被砍断。

网友比谁都快。

有人立刻开始扒其他地方类似的“好看工程”。

对比图刷满论坛:

左边是宣传片里的蓝天碧水,

右边是当地人拍的黄泥浑水。

“山河社”三个字,很快上了热搜。

这次没人再好意思把所有事压成“村里封建迷信”——

大家看得很清楚,

迷信的不是村民,

是那帮人迷信“工程数字和 ppt”。

——

县里和市里的态度,

也在一堆电话和文件中间慢慢转向。

一开始,他们的想法很简单:

“把事压下去,尽量往天灾上靠。”

可是天灾那一套,在全国网友面前不好用了。

每多一条对比图,每多一条“当事人讲述”,

他们的压力就多一层。

最后,是省里联合发文:

“对某公司在多个项目中的严重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对相关责任人采取留置措施。”

文件里没有写“山河社”三个字,

只打了一个冷冰冰的“某公司”,

但谁都知道在说谁。

赵启明的名字出现在通报第二页:

——“该公司区域项目负责人赵某某,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目前正接受监察调查。”

电视里播这条新闻时,

古柳祠堂里一堆大爷大妈围着老电视看,

看完面面相觑。

有人问:“这是不是就是那个……啥社?”

王支书咳了一声:“

差不多。

反正,以后他们来,我们就客气点送走。”

有人笑了一声,

笑声里带着一种后知后觉的狠。

——

顾晚星那边,

剪辑机几乎没停过。

纪录片第二季的正式片子,

照样走平台那套审查流程,

能播的部分有限。

但除了正片以外,

她做了一个“古柳补遗”的网页:

把暴雨那天的时间线、

审计压力、

以及各种听起来不够“正能量”的细节,

拆成一条条访谈文字和侧拍短视频。

有人在弹幕里说:

“这片子看完,更不敢随便信什么示范工程了。”

还有人吵架:

“你别把所有政府项目都骂死,

古柳这次不也是他们顶住压力让试点继续的吗?”

吵来吵去,

有一条弹幕始终在最上面:

“至少这次,

有人把话说完整了。”

——

第七天晚上,

县里的官方通报终于落在古柳。

红头文件,标题长得要命——

《关于古柳河道治理工程险情情况的通报》。

我坐在病床上,

一边吊着瓶,一边看 pdf 版。

通报写得很标准:

“……经查,古柳河道治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