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情提要(极简版)
三年后,古柳成了《某省基层治理优秀案例集》里的“古柳模式”,
我在干部学院讲“不要迷信英雄,要迷信机制”。
白天,老柳树下,顾晚星拍《古柳十年后》的收尾,
一群和我纠缠过半辈子的女人和男人,
轮流在镜头里把该骂的、该夸的、该放下的,都说完了。
夜深,人散,灯灭。
只剩我一个人,从树下走回屋里,
心里很清楚——
还有一笔账没算完,那是我和系统之间的。
现在:深夜,我躺在老房子的小床上,
头还没完全挨到枕头,
因果视图就像一只习惯性加班的老程序,
自己弹开了。
眼前一黑一亮,
我又站在那片熟悉的灰色空地上。
脚下是没有经纬度的雾,
头顶没有星星。
只有一张巨大的半透明地图
悬在空中,
上面一闪一闪的点,
代表着一座座镇,
和一条条被人为切过又缝过的龙。
古柳那一点
亮得很稳,
像深夜农田里
最后一盏没关的灯。
那一行字缓缓浮现。
后面跟着一串小字,
简洁到冒犯:
【区域事故率:大幅下降】
【重大事故:0】
【中小事故:可控】
【镇域承运人寿命预估:-15 年】
我吸了一口气,
心想:
你连客套都不打了吗?
“先别忙总结。”
我抬头说,“
我们先聊聊选项。”
【已生成三种后续方案】
系统的声音一如既往,
像自动语音客服。
【一:维持现状——继续由你作为古柳主节点承运】
【二:升级——扩展你的承载范围,覆盖更大区域】
【三:退场——你提前卸任,古柳平衡度将在三年内缓慢下降】
“你这也叫选项?”
我忍不住笑了一下,“
这不就是——”
“一,要你继续熬;
二,要你多熬;
三,你走了,
别人跟着一起挨。”
【你的概括不精确】
系统淡淡纠正。
【从平衡角度看——】
“行了。”
我打断它,“
别跟我讲平衡,我这三年听够了。”
视图上
古柳周边几个镇的点
隐隐亮了一圈。
那是我在“协作试点”
开通后连上线的
其他镇域人。
有煤城,有水库镇,
也有那些
早就被消耗得
只剩一半亮度的老家伙。
“你自己看。”
我指着那些点,“
你这个系统,
救过不少人。”
“但你也让不少人
在没人知道的地方
扛到猝死。”
“你现在给我的三条路,
本质上都一个意思——”
“让一个人
继续当缓冲垫。”
视图沉默了几秒。
【那你想要什么?】
我心跳快了一下。
这大概是
我和系统认识以来,
第一次
由它来问“你想要什么”。
我深吸一口气,
尽量用不那么
“文学青年”的方式
把脑子里想好的条件
说清楚。
“很简单。”
“第一——”
“镇域岗位,轮值制。”
“以后不许再只拴一个人。”
“你有大堤坝要守,
有水库要盯,
有龙脉要看,
我理解。”
“但你得承认,
没人能撑一辈子夜班。”
“你要在每个区域
建立一个
‘承运小组’——”
“有人负责看水,
有人负责看山,
有人负责看人心。”
“该轮休的轮休,
该退休的退休。”
视图上有几处光点
微微一闪,
像是远处有人
听见了这句话。
【轮值制会带来信息延迟】
系统立刻抛出第一行反驳。
【协调成本上升,
误判概率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