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鬼才汪臧海> 璞玉初琢:星枢巧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璞玉初琢:星枢巧手(1 / 2)

首次独自外出勘测的成功,像一阵强劲的山风,吹散了汪臧海心中最后一丝孩童般的懵懂,注入了一种名为“自信”的坚实力量。他不再仅仅是将墨天工的教导奉为圭臬,而是开始尝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推理,甚至在某些细微之处,提出与师父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墨天工对此非但不以为忤,反而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教学的重点,也随之开始深化和交织。墨天工不再将风水、机关、星象、体术乃至青鸾所精通的药理巫蛊视为独立的学科,而是有意无意地开始展示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日,墨天工将汪臧海带到天工苑一处他平日极少被允许进入的区域——“枢机殿”。

枢机殿位于山腹空间的西北角,与观星台遥遥相对。殿门并非木质,而是由某种暗沉的金屑石料整体雕凿而成,上面布满了繁复而古奥的纹路,仔细看去,那些纹路竟与星图中的某些星官轨迹隐隐契合。

推开沉重的石门,内部空间并不算特别宽阔,但带给汪臧海的震撼却远超其他地方。殿内没有窗户,四壁和穹顶都镶嵌着能自行发光的夜明珠和奇异宝石,排列成周天星斗的图案,将殿内照耀得如同白昼。大殿中央,并非神像或座椅,而是一个巨大的、由多种金属、木材和玉石构成的复杂立体结构。

这结构基座呈圆形,模拟大地,其上层层叠叠、环环相套着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圆环,圆环上刻满了精细的刻度与星宿符号。有些圆环缓缓自行转动,发出极其轻微、几不可闻的机括啮合声;有些则静止不动,但其上镶嵌的宝石却随着外界真实星空的流转而明灭不定。丝丝缕缕的、仿佛由星光凝聚而成的光带,在这些圆环之间流淌、穿梭,使得整个结构看起来不像人间造物,倒像是从九天之上截取下来的一片微缩宇宙!

“此物名为‘浑天星枢’,”墨天工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肃穆的意味,“乃为师依据上古浑天仪之遗意,结合机关妙法、星象精要,耗时数十载而成。它不仅能模拟星辰运行,推算历法节气,更能藉此,窥探天地气机流转之微妙,乃至……感应地脉变动之先兆。”

汪臧海仰望着这尊庞大的“浑天星枢”,只觉得目眩神迷,心胸为之大开。他感受到一股庞大而精密的能量场笼罩着整个大殿,与他体内的胎记,以及脑海中记忆的星图,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他左胸口的胎记,甚至传来一阵阵温暖而活跃的悸动。

“今日起,你需协助为师,维护这‘浑天星枢’。”墨天工道,“其结构复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之道,首要在于‘察’。你需先辨识其每一层环轨的名称、功用与运行规律。”

接下来的日子,汪臧海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枢机殿内。墨天工给了他一卷厚厚的、以特殊兽皮制成的《星枢图解》,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星枢的每一个部件、每一道刻度的含义。这无异于一部天书,其复杂程度远超他之前接触过的任何机关锁具或星图。

但汪臧海没有畏难。他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那种与生俱来的对星辰秩序的直觉,开始一点点地啃噬这部天书。他常常对着星枢的一个局部,一看就是数个时辰,手指在空中虚划,模拟着环轨的转动,理解着齿轮咬合、杠杆联动的原理,并与《星枢图解》上的说明相互印证。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但也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耐心、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渐渐发现,这星枢的机械原理,与他幼时玩过的九连环、后来拆解过的复杂锁具,在核心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规模、精度和复杂程度放大了千百倍而已。这让他对机关术的理解,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从巧器玩物,上升到了模拟天地、窥探天机的宏大造物。

同时,墨天工也开始传授他更精深的星象推算之法。不再仅仅是辨认星官,而是学习如何根据星辰的位置、亮度、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历法,推算季节更替、气候变化,乃至一些更玄妙的,如“旺衰”、“冲合”等概念。这些知识又与浑天星枢的运转紧密结合,使得冰冷的机械仿佛具有了生命,每一次转动都对应着苍穹之上某颗星辰的轨迹变迁。

这一日,墨天工指着星枢上代表“荧惑”(火星)的一颗红色宝石镶嵌的环轨,对汪臧海说:“臧海,你且推算,依此刻星位,三日之后,荧惑与‘心宿’(天蝎座主星)关系若何?其气机指向,于何方地脉可能有所扰动?”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题,需要他准确操作星枢,推演未来星位,理解星宿与地脉的对应关系,并判断其气机影响。

汪臧海深吸一口气,走到星枢前。他先根据当前星枢显示的状态,校准了几个基础环轨的位置,然后,开始小心翼翼地转动代表时间流逝的主轴环。他的动作极其轻柔而精准,生怕一丝一毫的误差导致推算失准。

环轨发出几不可闻的“咔哒”声,其上的星辰宝石缓缓移动位置。他的目光紧紧跟随,脑海中飞速运转着星象推算的公式和地脉对应的原理。

片刻之后,他停下动作,指着星枢上已然发生变化的一处星象结构,沉声道:“师父,依推算,三日后,荧惑行至心宿二度之内,呈‘犯’之势。荧惑主兵戈、燥烈,心宿对应豫州之地,主庙堂。其气机交冲,燥烈之气南下,恐引动豫州与江淮交界处,地气不稳,或有……轻微地动之虞。”

墨天工仔细查看了星枢的推演结果,又默默心算片刻,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推演无误,判断亦合情理。虽地动之兆微乎其微,常人难察,但于地脉生灵而言,已是一次不小的波澜。你能推演及此,可见平日用功之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