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时,就拿着刚译出的电文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奇异的神色。
林凡接过电文,迅速浏览,眼神骤然一凝。
电文很长,语气与以往不同,带着一种更正式、更深远的意味。
“惊悉蜂巢事变,彼岸花开,殊为憾然。
然事己至此,英美日三方算计皆成空,此乃不幸中之万幸,亦为你部争取宝贵战略喘息之机。”
“威廉姆斯之质询,早在预料之中。
然其色厉内荏,因其亦亟需你部在缅北牵制英方及残敌,更欲从你处获取日军遗留情报。
短期之内,安全无虞,然长期受制于人,终非良策。”
“鉴于你部所处之战略地位及展现出的非凡潜力,我方经过慎重评估,愿提出更深层次之合作建议。
非单纯物资援助,而是包括军事顾问、情报共享、军工技术转移及国际舆论声援在内的、更全面之战略协作关系。旨在助你部真正立足缅北,成为维护南洋华人利益之坚强壁垒。”
“然此合作,层级极高,风险巨大,需你部展现出相应之决心与诚意。
若有意,可派绝对信任之全权代表,赴滇南勐腊口岸密谈。
详情及安全保障,见后续指令。盼复。”
林凡握着电文,手指微微颤抖。
这己不是简单的援助提议,而是一份近乎结盟的邀请!
北方终于看清了他的价值,抛出了足以改变命运的橄榄枝!
但这也意味着,一旦接受,将彻底踏上与西方阵营对立的前线,再无回头路。
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清晰地摆在面前。
“支队长…”陈剑的声音带着激动与忐忑。
林凡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地图前,目光缓缓扫过黑石峒峒,扫过萨尔温江,扫过野人山的废墟,最后望向北方那广袤的、充满未知的土地。
威廉姆斯的紧箍咒,北方的橄榄枝。
一边是受限的生存,一边是危险的机遇。
他沉默了足足五分钟,指挥部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决断。
最终,他缓缓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破釜沉舟的锐利光芒。
“回复‘老家’,”林凡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电文己悉,深感厚意。合作提议,正合我意。
然目前局势微妙,美方监控甚严,高层离营恐引猜疑。建议首轮接触,可先由我方参谋长韩德胜及情报负责人陈剑,借边境贸易之名,赴勐腊试探细则。
待时机成熟,林某必亲往深谈。盼安排。’”
他选择了接受,但保持了谨慎。先让韩德胜和陈剑去探路,既能表达诚意,也能预留回旋余地,更可避开美国人目前的严密监视。
“是!我立刻去拟电!”陈剑强压激动,重重点头。
“另外,”林凡叫住他,“将我们准备好的、关于‘蜂巢’爆炸的‘详细报告’、部分无关紧要的蓝图残片和那枚日式弹壳,精心包装好。
等威廉姆斯派的人到了,‘热情’地交给他们。
再附上一份新的‘援助请求清单’,重点要…反坦克火箭筒和防空炮。既然要查,就让他们忙个够。”
“明白!”陈剑心领神会,转身离去。
林凡独自走到指挥部门口,望着远处渐渐散去的晨雾,以及山谷间开始忙碌着抢修工事、救治伤员的士兵们。
质询的风暴暂时平息,北方的橄榄枝己然垂下。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更大的凶险,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残留的硝烟与希望交织的味道。
棋局,己然进入了中盘。下一步,该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