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陈承安则是在帐中安放了一个大圆桌,还是两层的,上面一层略小于下面,菜品被安置在上层圆桌上,下层圆桌被上层遮挡,只露出两扎宽,吃饭用的筷子,碟子,调羹,等一应用品被摆放在下层圆桌对应座位之前。上层的圆桌可以随意转动,想吃哪道菜,转桌子就能吃到。
顾太师大大感新奇,平日里吃东西,便是入宫也都是简简单单的一双筷子,又是碟子又是勺子的一大堆,吃饭有这么麻烦吗?
而且大周王朝宴请别人也都是一人一张小矮桌,垫个蒲团坐那里自己吃自己的。
这种堂而皇之地坐着,直起腰板吃东西的感觉的确不错。
实际上太师出身军伍,本就不讲究这些,今日陈承安是按照后世中餐的习惯,将这些一一摆放出来,等会儿吃东西会用得到。
果然不出所料,餐桌上摆满了好几十道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菜肴不仅有香气扑鼻的羹,还有鲜美浓郁的汤,甚至还真的用到了各种各样精致的餐具来盛放它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上菜的人源源不断地将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餐桌。每一道菜都被精心烹制,色香味俱佳,让人垂涎欲滴。
最后,陈承安示意厨子走到桌前,开始报菜名:“这第一道是‘八宝鸭’,精选肥嫩鸭儿,腹中填入糯米、莲子、香菇等八味食材,慢火炖煮,鸭肉酥烂,内馅鲜香。”厨子中气十足地说道。众人听着,已有不少人咽起了口水。
“第二道,‘佛跳墙’!”厨子提高音量,“这道菜汇聚了鲍鱼、海参、鱼翅等十数种珍馐,以高汤慢煨而成,汤汁浓郁,营养丰富,实乃滋补上品。”
接着,他又介绍:“还有这‘松鼠鳜鱼’,外形似松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叫化鸡’,荷叶包裹,泥封慢烤,鸡肉鲜嫩多汁,香气四溢。”
一道道美味佳肴的名字从厨子口中报出,顾太师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眼中满是期待。待厨子报完菜名,陈承安笑着道:“不必再等,快动筷尝尝这满桌的美味。”两个人拿起筷子,大快朵颐起来。
顾太师作为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也没见过这阵仗。很快就被各种美味征服。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早就刻在咱们骨子里的东西,只不过王朝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吃东西的风格迥异,美食藏在民间,小子也是从一些书籍上发掘出一些灵感,才鼓捣出这些吃食。饮食,实际上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等到了京城,小子决定开一间酒楼,将这些菜肴推广出去,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品尝。”
陈承安笑眯眯地说着,与太师两人举杯,一饮而尽。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品尝这满桌佳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太师吃得红光满面,对着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艺术品”赞不绝口:“承安啊,你这练兵之法……别具一格!连伙夫都如此了得,难怪龙骧军士气如虹。不过,老夫观此军中气象,与别处大不相同,你这脑袋瓜里,怕不止装着锅碗瓢盆吧?”
陈承安嘿嘿一笑,给太师斟满一杯:“太师明鉴。治军如烹小鲜,火候、调料、食材搭配,差一点都不行。这天下大势,何尝不是一口大锅?”
“哦?”太师来了兴趣,放下筷子,“愿闻其详。”
“您看这盘‘百味调和羹’,”陈承安指着桌上最不起眼却最鲜香的一盅,“看着杂,吃着鲜。提振经济,亦是此理。农桑为本,工商为佐,盐铁茶马是那提鲜的盐和胡椒。不能偏废,也不能一锅乱炖。朝廷得是那掌勺的,该放的放,该收的收,火大了糊锅,火小了夹生。关键在‘调和’二字,让各味相融,而不是互相打架。”
太师捋须点头:“精兵简政,你又有何高见?莫不是要老夫学你裁撤厨子?”
“哪能啊!”陈承安拿起一块造型奇特的“千层酥”,“您看这酥,层多则脆,层少则韧。兵在精不在多!朝廷供养几十万大军,粮饷如流水,负担太重。不如学这‘千层酥’,该压紧的压紧(精兵),该削掉的削掉(简政),留下最结实有用的部分。把省下来的钱粮,像撒芝麻一样,撒到更该用的地方去。”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比如……办学。”
“办学?”太师有些意外。
“对!办学!”陈承安一拍桌子,震得杯盘叮当响,“太师,您想想,咱们这二十多万大军里,能写全自己名字的有几个?大字不识,忠君爱国的大道理,喊破喉咙也灌不进木头脑袋!光靠棍子(他下意识摸了摸后腰的竹棍)和赏几口吃的,能管一时,管不了一世,更管不住人心!得开蒙!让娃娃们、让这些兵卒,都认得字,读得懂圣贤书,明白‘国’是什么,‘家’在何处。脑子里有了东西,心里才有根,才分得清好歹!这才是真正的‘强军固本’!比多养十万兵都强!”
太师眼中精光一闪:“说下去!”
“所以,小子斗胆建议,”陈承安压低声音,凑近了些,“这二十多万大军班师回朝后,您得狠下心来挑!挑出五万老弱病残,让各主城那些死忠可靠的‘自己人’领回去安置。一来示恩,二来减负。剩下的,全留下!经过了北境大战,都是太师您带出来的兵,忠诚自然没话说!但忠诚是可以灌输的,就用最浅显的话,天天讲,月月讲,讲忠义,讲责任,讲当兵吃粮保家卫国的道理!把这群只会挥刀子的莽汉,彻底变成王朝合格的‘守土卫士’!然后……”他做了个“掰”的手势,“打散!掺沙子!一部分塞进八大营和御林军,一部分充入这次回京的龙骧军中,剩余十万,换个马甲,重新再成一军。”
他仰脖灌下一杯酒,脸上带着几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