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芍药花落(2 / 3)

。而这一切里显然也包括甄嬛。

玄凌本来有些不放心,最后还是甄嬛出面劝慰,让玄凌不给玄清主将之职,只说劳军,并允许叶澜依携世子、宗姬同行,玄凌这才允准。

关于这位潇洒王爷的传说,终因他的伤心离去而渐渐销声匿迹。对甄嬛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前朝后宫的琐碎事,已足够让她劳心劳力,无暇分心去应对玄清这个不确定的变数。

转眼,为太后守孝已满三年,淑和帝姬也十六了,婚事不宜再拖延,玄凌便选了五月初八下降,并晋驸马沈拓为户部主事。这是玄凌第一次嫁女儿,又是皇长女,婚礼举办得极为隆重,还特特吩咐了由贤妃主婚。

那一日甄嬛报了病未去,是怕她位份太高反而喧宾夺主。她与眉庄同在欣妃殿外,看着那红绸飞扬、锣鼓喧天,无限感慨。

眉庄折了一枝艳冶的桃花,转头向她笑道:“今年是淑和,明年就是温仪,一年一年地抬出去,可用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能有一个抬进来。”

甄嬛凝神一想,转而轻笑:“可不是么?除了皇后,有谁是正正经经抬进来的?这宫里二十多年了,也就抬进来一个纯元皇后,连朱宜修都没这福分。”朱宜修是继后,能册封,能祭告太庙,却没有洞房合卺的规矩。

“再等几年,聆欢、静和、宁安、蕴欢……她们一个个都要离开我们了,予泽他们也要离宫建府。嬛儿,我现在只是庆幸,庆幸还有你。”眉庄说这话时,眼睛望着天空,明亮亮的,仿佛是泪水。

可上天没有给甄嬛多余的时间来同眉庄一起自嗟自叹。

因着太后守孝三年期满,前朝立太子之说再度死灰复燃。玄凌生长于宫廷,多年养尊处优下来,身体状况虽然不差但也绝对比不上玄清、玄汾这样在外面摔打惯了的,朝臣们因此担心。

然正值不惑之年的玄凌认为自己春秋鼎盛,听不得朝臣劝谏,甚至传了两次廷杖,可前朝呼声依旧水涨船高,不容忽视。

为此,玄凌时常动气,屡屡责骂侍奉的妃嫔。一时间后宫人人自危,独柔仪殿成了他最钟爱的去处。人前人后,甄嬛从不提起立储之事,但玄凌总会明白过来,是这个时候了。

此时的紫奥城中,唯有甄嬛这个皇贵妃位份最尊,因而借“子凭母贵”之说请立秦王予泽之声最高。再有不少朱、汤两族的老臣以为“主少国疑”,提议立长,以皇长子齐王予漓为太子。除此之外,亦有少许大臣举荐楚王予沐或晋王予深,想要出其不意地搏一场泼天富贵。

朝中顿时分为两派,彼此争执不休。主张立贵者以为“齐王平庸,且齐王妃出身不高,不可母仪天下”;立长者则认为“主少而母壮,皇贵妃一旦借此成为太后,必然把持朝政,牝鸡司晨”。拥立楚王和晋王的人本就寥寥无几,便渐渐消寂下去。

玄凌不急,但有的是人在着急。立太子之事朝中议论纷纷,人心思乱,终究不利于朝政。甄家在前朝虽然人缘尚佳,但为免玄凌疑心,甄嬛嘱咐了甄珩一切低调,不要涉身其中。毕竟,予泽好不好,那也要玄凌说了算,要让他自己去看。

当玄凌廷杖了大学士朱衡铭的消息辗转传来时,甄嬛与眉庄、贤妃、德妃正在柔仪殿喝茶聊天。予泽和予沐在一旁暖阁里安安分分地研习甄远道给他们留下的功课,他们兄弟二人只差了两个月,母妃又交好,从小吃住学习都在一起,感情甚笃。

细分之下,予泽灵慧沉稳更似玄凌些,予沐则飘逸有谋,洒脱之余,更有几分贤王之相。对此,甄嬛与眉庄彼此皆了然于心,所以从未因立储纷争而生分了。

“其实人人都看得出来,皇上是一心想立秦王。”德妃拈了一枚海棠果子在手却只是看着,眼中丛生着笑意,“皇长子不过是占了个年长,若真成了皇帝,只怕我大周也……呵,连皇长子自己都知道自己的能耐吧。”

贤妃淡淡挑眉,平静道:“其实齐王自成婚之日起便与皇位无缘了。到底齐王妃只是养女,血脉不净。且说是秦王年少,也有十三岁了,当今皇上不也是十三岁时登基的?”

“其实还有赵王、晋王和燕王,皇上膝下子嗣丰盛,何必只揪着泽儿不放。”眉庄浅浅含笑,却分明带着十二分的揶揄。

“贵妃这话,可见不是诚心聊天了。”德妃笑着拍拍她的手,“这是咱们的情分好,我才敢说这些,你倒帮着皇贵妃打马虎眼。若换了贞定夫人,我是万万不会说这些的。”

“其实晋王也很好,贞定夫人不是不懂事理的人。”甄嬛望了一眼暖阁里看似专心致志却迟迟未曾翻书的予泽,心内一叹,“予深如他母亲一般贞静有礼,也是个好孩子,只是太过年幼,就像涣儿,才七岁的孩子,能成什么事儿?”

“太年幼的孩子自然不成,但年长的也未必十分好了。齐王那性子,皇上就是有心照着太子来教养也是改不了了。”德妃毕竟担着养母之名,说到此处不禁连连叹息,“我是无能为力了,不像贤妃姐姐将温仪养得那样好。”

甄嬛闻听“温仪”二字,心头不禁漫上一丝寒意,但见贤妃满目笑意也不好说什么,只含笑道:“下个月十九,温仪就及笄了,不知姐姐是如何想的,这未来驸马爷可有眉目了?”

贤妃矜持一笑,眉目间是母亲的无限爱怜:“我问过温仪,她向来腼腆温顺,也不好说什么,左不过是求了皇上凤台选婿吧。我也不求别的,只要温仪喜欢,家世清白,人品贵重就好。”

“到底也是要缘分,能去凤台选婿的青年才俊,总是好的。”德妃冲贤妃笑笑,又向甄嬛眉庄悄声道:“这份凤台选婿的单子,贤妃姐姐可都预备了两年了,满京城的青年才俊都让她品择个遍,想寻不出个好驸马都难。”

所谓凤台选婿,可又能如何呢,无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