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颜也无力改变国政,她只是突然冒出一些想法,假如她早穿越个一百年,假如能有幸认识古帝,她定会向古帝建议:不要只顾着扫盲,还是先办技校吧!
技校不仅教手艺,也开文化课,如此一来,既让学生以后找工作有保障,也能达到扫盲的目的。
能当个手艺人总比一辈子种田强吧,想必那些农民也乐得将孩子送进学校。
当然了,对于那些文化课优异的学生,通过考核便能升上高校重点培养,如此一来也达到了筛选可造之材的目的。
总的来说,比强制百姓送孩子入学更加有效。
回去后,叶颜将这些想法告诉给孟瑾年和顾长卿,希望他们能对圣上提一提,如果圣上不采纳,她再另想办法。
是的,她想为聂子儒这种孩子办个免学费的技校,如果公家不办那她私人办!
虽然无法让平民步入仕途,但人生并非只有当国家公务员这一条出路嘛,三百六十行,无论哪行干的出色都算个中翘楚,再不济还是那句老话,总比一辈子和泥巴强。
至于办学校的资金,想办法筹咯。
再者,做公益未必没有任何盈利,至于具体如何获取盈利还得细细筹划,反正她又不指望靠这个挣钱,只求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就行。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不是吗?
顾长卿对叶颜的想法很赞同,承诺只要她交出一份完美的方案,办学校的资金他来解决。
孟瑾年自然不甘落后,让叶颜把写好的方案也给他一份,他会呈交给圣上,即便最终被圣上驳回,批准叶颜办私立学院还是可以的。
在齐云,小型私塾不需要官府批文便可开办,但收学生超过一定人数就必须按流程先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官员会进行一系列考察,再商酌,最后决定让不让办,并且每年还会有专员来私塾访查。
不过顾长卿却笃定圣上不会同意,理由很现实,没钱!
并非国库不充盈,而是这些钱大多预算到军需方面去了。
随着启国逐渐恢复强盛,启皇想要一统的天下的野心也日益暴露,各国居安思危,近些年来都在抓紧时间填充国库、屯兵买马、筹备军需等,没有哪个皇帝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把钱拿出来花到不必要的开销上。
孟瑾年则认为圣上未必不答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本就不可能一上来便推广到全国范围,定要先建一两个试学点,教出一两批学员看成果如何再决定要不要实施,离落实起码要好几年。
这回顾长卿倒点头认可了孟瑾年的话。
为了感谢二位的支持,叶颜决定晚上亲自下厨聊表谢意。
至于现在,她要在农庄里挨家挨户走访一下,做个民意调查,问问家长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去技校学习、如果不愿是因为什么缘故、家长比较希望孩子学什么专业、孩子比较希望学什么专业等等。
当然不止这个农庄,回去后她会把相关问题一一列出来,然后让人去民间做问卷调查。
走访过程中,有一事令叶颜十分不满:这个农庄里竟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奴籍!
而在这个世界,奴籍毫无人权可言,哪怕年纪再小的奴仆,主人家也会物尽其用地压榨他们的劳动力,自是不可能放小奴隶去学校学习。
最初,奴隶制是由战俘衍生出的,可这世间已和平百年,当代绝大多数顶着奴籍头衔的人其实根本没犯过事,仅仅是受族人牵连才落得如此下场,并且奴籍还得由他们的后代继承下去,代代相传,除非遇到皇帝大赦天下才有望脱离奴籍成为杂户。
这令叶颜十分气愤:坐牢还有个刑满释放的期限呢,表现好还能减刑呢!可大多数顶着奴籍头衔的人未曾犯任何事,却从出生那日起便失去了终身自由,非但毫无人权可言,甚至连性命都掌握在主人手里!
这是叶颜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头一回切实接触并了解到这个世界社会最底层阶级的真实情况,故而反应有些过激。
此前她所生活的环境,无论是临江的顾宅,还是浔阳的慎法司,或是当下的叶府,她从未见过或听过主人家虐待奴仆的事,所以她并不真正了解奴籍的处境,只当这些丫鬟仆役虽非自由之身,但好歹日子过得去,并非如她看过的电视剧那样,主人家完全不把奴仆当人看。
直至她真正接触到这些可怜人,了解到残酷的现实,方能理解古帝的良苦用心。
她错了,她当初不该随意评价古帝自不量力。
或许古帝所想所言未必前无古人,但他是第一个敢于站出来与封建阶级制度对抗的人,有胆量有气魄,值得人敬佩!
高坐龙椅之上手握大权的帝王不但心怀子民,且始终秉持着人人平等、生命平等的原则,亘古至今唯有古帝!
只是不知何时才会再出现古帝这样的后来者,愿意解救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