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九十四章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四章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上(4 / 4)

到夏侯玄与张缉、李丰合谋的直接证据。

陈寿在《魏书》中表示夏侯玄自始至终不知情,只是因为李丰“私心在玄”才遭到牵连。

中书令李丰虽宿为大将军司马景王所亲待,然私心在(夏侯)玄,遂结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谋欲以玄辅政。--《魏书夏侯玄传》

甚至连《晋书景帝纪》都称夏侯玄未参与谋划,此事纯系张、李托架所致。

天子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帝(指司马师)辅政。--《晋书景帝纪》

夏侯玄参与谋反,只在狗贼王沈《魏书》中存在相关记载。

不过鉴于狗贼王沈毫无节操、党附司马氏,且擅长杜撰史料,“多为时讳,殊非实录”(见《史通正史篇》),因此其记载的可信度很成问题。

然而即使是王沈《魏书》,也只是表示夏侯玄事前知情,并未记载夏侯玄参与直接谋划。

(李)丰复密以告(夏侯)玄、(张)缉。缉遣子邈与丰相结,同谋起事。--王沈《魏书》

从出身来看,李丰、张缉谋划诛杀司马师,存在充分理由。

他们2人都是勋戚子弟,父辈均受过曹氏擢拔;

同时2人又都是曹氏姻亲,对魏室有较深的情感。

李丰是卫尉李义之子,李丰之子李韬又是曹叡女婿;

张缉是凉州刺史张既之子,张缉的女儿又是魏帝曹芳的皇后。

(李)丰自以身处机密,息(李)韬又以列侯给事中,尚齐长公主,有内外之重。--王沈《魏书》

(张)缉以中书郎稍迁东莞太守。嘉平中,女为(曹芳)皇后,征拜光禄大夫,位特进。--《魏书张既传-附传》

李、张2人,既累世受恩,又同皇族有椒房之亲。

彼时魏室有难,于情于理,他们都有充分动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量,此2君皆为忠臣义士。

反倒是夏侯玄,虽然也与曹氏存在血缘关系(其母是曹真姊妹),但表兄曹爽死后夏侯玄主动放弃抵抗,配合司马懿的征召,表现出了1定程度的顺服色彩。

父(夏侯)尚,魏征南大将军。母曹氏,魏德阳乡主。--《晋书后妃传》

夏侯玄回到洛阳之后,既不交结臣僚,也不蓄养姬妾;

其人阖门自守,与世无争,安分程度与昔日贾诩相似。

(夏侯)玄自从西还,不交人事,不蓄华妍。--《魏略》

(贾诩)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魏书贾诩传》

在此背景下,夏侯玄毫无作案动机。

他对司马氏专柄不满是真,但他放弃抵抗也是真。

从现存史料来看,夏侯玄返回洛阳之后,已经意识到司马家族容不下自己,因此竭力自保。

夏侯玄在洛阳遭到软禁期间(249-254),从未公开发过牢骚,只是“怏怏不得意”。

玄素贵,以(曹)爽故废黜,居常怏怏不得意……玄既为海内重人,加以当大任,年时方壮而永见废。--王沈《魏书》

在夏侯玄受诬下狱,廷尉钟毓奉司马师之命连夜杜撰供词,以便“与事相符”时,夏侯玄也只是“颔之而已”,未加辩驳。

(钟)毓以其名士,节高不可屈,而狱当竟,夜为作辞,令与(谋反)事相符,流涕以示玄。玄视,颔之而已。--《魏晋世语》

直到“临斩东市”时,他依然“颜色不变”,显露出看淡生死的气度,维持了名士风骨。

可见夏侯玄被诱骗回洛阳之后,便已经放弃幻想,且预料到了自己的下场。

那么问题又来了:

司马师为何非要杀昔年挚友夏侯玄不可呢?

这个问题,咱们下1章再聊。

夏侯玄之死,1把揭开了汉末3国魏晋长达百年历史的遮羞布,将这段历史中的黑暗面、血腥面,彻底暴露无遗。

他的死,是无数仁人志士、忠臣孝子之死的缩影。

当然,也反衬出司马家,乃至曹家的残暴和冷血。

唉!

云某在读曹爽和夏侯玄这对表兄弟的传记中,恨不得仰天悲啸!

意难平啊意难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