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滋长
“没什么,只是总见你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好奇罢了。”郑明珠唇角扬起一抹不自然的弧度,随后便将这个话题揭了过去。二人商议完毕,此事便暂且搁置下来。而后的十多天,郑太尉在前朝动作频频,矛头无一不是指向北军中尉安启的。先是请奏彻查北军营军备状况,又抓住其部下一名亲信校尉私占民田的把柄,告了安启治下不严的罪状。
明面上,北军营里已被安插了两个郑氏亲信,能搜罗到这些罪证并不难。朝臣们也大抵能嗅到此次风波的源头,都像是鹌鹑一般躲着,不敢轻易反驳和附和,静观其变。
阳春三月,朝野内外却战战兢兢。
甘露殿内寝,破晓时分。
入春后白日越来越长,宫墙外的天色微微泛黄,冷光透过窗格照进寝殿。昨夜睡得早,刚感受到帐外微光,郑明珠便渐渐苏醒过来。盯着帐顶的流苏打量片刻后,她缓缓转身,看向睡在身旁的男人。萧姜侧身躺着,几缕乌发半遮住面容,长眼睫随着呼吸起伏微微颤动。他眉头轻皱,好似睡得不安稳。像是感受到她的视线,环在她身前的手臂愈发紧了些。
今日例行朝会,针对安启的一场局炖煮这么久了,大抵就该是在这几日彻底揭开。
朝会不能不去。
郑明珠攥住搭在自己身上的手臂,轻轻移开后先行下榻。吩咐过宫人准备梳洗漱具,阖上门,便重新回到榻边落座。静坐片刻后,想回身看看萧姜醒来没有,不料榻中空空如也,没半个人影。下一刻,萧姜从木屏后走出来,一身玄衣繻裳已自行穿戴整齐,臂弯里顺带着将她的衣裳一同带了出来。
站定之后也没多言,拽着郑明珠的寝衣袖口,将人牵起后又抬起她的两臂。还没等郑明珠意识到萧姜要做什么,身上的罩纱诃子已被褪干净,三两下换成昨夜备下的外衣。
腰带在身上缠了几圈,萧姜也扯着细绦绕至她面前,指节转圜间系成两朵长结。
而后,他又像对衣襟前的皱褶不满意似得,半躬身子仔细抚平。男人冠冕上的玉珠随着弯腰的动作钻进领口,冰凉的触感激起一阵痒意。郑明珠下意识向后缩,看着男人低敛的眉目,脑中恍然闪过几个模糊的画面。
陷入若有似无的回忆之中,她不禁出神。
半响,她推拒着萧姜:“好了,我自己……”恰逢宫人端着漱具入内,乍瞧见此情此景怔在原地。九五至尊伏低做小,竞肯做这些细枝末节的事。
这……反了吧。
两个小黄门回过神,又迅速低下头,放下东西快步离开寝殿。郑明珠不自然地推开萧姜,自行梳整一番后,便要回椒房殿去。刚迈出两步,便被萧姜叫住。
就这么一路随萧姜来到宣室殿后。
隔着两扇雕花红木屏和珠玉绸帘,谒者和众公卿的声音仍如洪钟,在空旷的大殿四壁回荡,最后传至后殿,清清楚楚地落在郑明珠耳中。“娘娘,您且先落座。”
庞春压低了声音,指着后殿桌案旁说道。
郑明珠抬起头,看向四方红木柱撑起的琉璃穹顶,点点黑玉红石镶嵌而成的星辰图案指向正南宸极尊位。
她在原地立了片刻,而后来到案旁落座。
群臣禀奏声从殿前传来,郑明珠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庞春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现在宫内宫外,局势不明。帝后二人的心思也让他愈发捉摸不透。外戚后妃干政,是历来帝王所不能容忍的。陛下今日之举,难保不是试探之心。庞春有心想提醒郑明珠一二,又隐隐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被蒙在鼓里的人。最后也没开口。
“陛下,臣侍御使蔡涞昧死以奏。近一年来外乱未平,乌孙蛮族屡次来犯。而大魏郡国藩王兵强马壮,内乱在即。如今情形,长安两军统帅,须为贤能忠厚之辈。而北军中尉安启玩忽职守,军备武器废弛,长安防务形同虚设。”“臣更听闻安启滥用职权,结交私党,对陛下诸多不满,私下里更有大不敬之语。”
“还望陛下明察严惩!”
一个,两个,三个。
郑氏一党的朝臣纷纷站出来弹劾安启,大大小小的罪名都扣在安启头上,言辞激烈,大有逼迫萧姜当朝处置安启的意思。郑明珠起身靠近前殿,想听听萧姜会说什么。谒者几声呼喝,朝堂重新肃静下来。沉而有力的声线响起,语气带着几分上位者特有的漫不经心:
“闻卿所言,此事关乎社稷,不可不重视。如此,即日起彻查南北两军武备状况。”
“若所言属实,不容姑息。”
此话一出,众臣纷纷抬起头。
原本安如泰山的郑太尉心神一凛,连忙看向御座上的人。见萧姜满面不耐,仿佛方才的话只是随口之说。
弹劾北军中尉,怎么将南军也拉下水了?
牵扯范围骤然变大,原本还静观事变的多半臣子,立时躁动起来。尤其是与南军卫尉同宗同族的大司农杨岳,闻言脸色霎时冷白,笏板捏在手里三番四次想站出来奏些什么。却因忌惮太尉,终究没敢开口。后殿,
郑明珠眉头紧拧,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郑家欲对安启动手,自然彻查北军即可。
这一年来萧姜对郑家可谓言听计从,现萧姜下令同查南北两军,倒是让朝臣以为,郑太尉不止想对付北军中尉,还将手伸到南军,只为铲除异己。南军中不依附郑家的臣子颇多,这些人若察觉到这份危机,会联合起来,和郑家斗个高下。
此时若皇帝伸出长枝,这些臣子自会靠过来。她与萧姜也不愁无人可用了。
好计策。
郑明珠攥紧腰间的短刃,只觉一簇沉熄多年的火苗自心底窜至眉心,要掀起她多年隐忍积攒的旧怨。
黑白分明的双目泛起光亮,而后又慢慢沉寂回去。只是这样一来,郑太尉也会更猜忌萧姜。
还没到高兴的时候。
散朝后,萧姜屏退左右,回到后殿便瞧见正忧心忡忡的郑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