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解暑(1 / 2)

第212章解暑

说假话才对吧,从前也不知是谁咒她来着。郑明珠拨开悬在自己身前的手腕,翻身滚入榻里,倦道:“睡吧。”“明日休朝。”

萧姜欺身覆过来。

缺月垂西,冷夜漫长。

柳色青青,春雨如酥。站在未央宫钟楼向城中看去,市坊中人头攒动,半空的五彩风筝翩翩浮动。

郑明珠和萧姜度过了一个普通而平常的上巳节,仅有两碗切成丝的苦涩葵菜面是这节日里唯一的特别之处。

若说有什么期盼和念想,便是希望这个共同的生辰,能早日大张旗鼓地庆祝。

内宫风平浪静,前朝风波暗涌。

彻查南北两军一事经过近一月,已渐渐有了结果。朝中人人皆知,郑太尉是皇帝岳丈,这一年来凡事太尉的意思,当今陛下没有不一一遵照的。

既是陛下开口令同时彻查南北两军,想必也定是要在南军里查出点什么的。莫须有的罪名是最容易扣上去的,莫说上巳左右内宫失火,疏于值守的罪都摆在眼前了。

只是要查到什么程度,波及到什么人,让人捉摸不透。最先的几日,督办御史拿不定主意,便先着手彻查北军。北军中尉安启被软禁于府中,免职听参。

后来,督办御史不知从哪听到的风声,察觉到太尉并无为难杨子休的意思。南军上上下下查了个皮毛,只裁撤了几个部下属官,不算伤筋动骨。待到事情了结,已是四月初。

该如何处置安启,便成了新的问题。

初夏,风微热,天朗气清。

散朝后巳时过半,晨露被阳光蒸干,毫无遮挡的狭长宫道上,燥意从脚底向上攀。

众公卿疾步离开,在走出宫门那一刻三两聚在一起,却不敢就方才朝堂之事多作评判。

数十辆车马缓缓驶离未央宫,拐进长安各坊,如泥沙入海不见踪影。回程的马车上,大司农杨岳心乱如麻,始终静不下来。实则从上次私下面见新帝时,这颗心就一直悬在嗓子眼。对付郑家,成功自可青云直上,但若失败,这么多年在朝中汲汲营营的一切也全没有了。

这时,马车忽然停了下来,外间小厮报道:“大人,前方有人拦路。”这时,孟元卿从马车上下来,缓步停在杨府车马旁,低声问道:“司农大人,可容一絮?”

察觉到这声音是孟元卿,杨岳登时冷汗直冒。半晌才回道:“…孟大人,请。”

孟元卿为萧姜做事,可谓隐秘,朝中少有人知。明面上,郑孟两氏的姻亲可是紧密相连。

“同为天家臣子,为陛下效命,大人不必多礼。今日冒昧拦下大人的马车,亦是有一事相商。”

听到这句天家臣,杨岳先是一怔,随后睁大眼睛,缓和半响才答:“大人直言便是。”

孟元卿早已背叛郑家,为新帝效命了。

“安启跟随太尉多年,今日落得如此下场,倒让人唏嘘。你我皆知,安大人诸多罪名皆是莫须有。”

“若…大人肯联合众臣上书,或可留安大人在长安。”“于大计有益无害。”

杨岳沉默下来,没吭声。

巷口中,两辆车马足停了一刻钟,才缓缓背向驶离。第三日,宣室殿朝会。

关于如何惩处安启一事,朝臣各执一词。但听来听去,都是郑氏党羽要将安启贬迁去外郡。

这帮老东西声音低喑嘲晰,说起由头来还硬编出一套文章字句,听得耳朵起了茧子。

郑明珠如上次候在后殿,听着殿前的唇枪舌战,两盏冷茶下去都没能压下心底的燥意。

突然,一道异于郑氏党羽的声音出现。

是个素日里不起眼的寒门小官。

“陛下!去岁潮湿多雨,武备荒怠与节气或与节气有关。安大人固然有疏忽之嫌,但数年来兢兢业业,北军守卫从未有过大纰漏。”“上次北园一事,更救驾有功。若大肆处罚,恐寒老臣之心!”“望陛下从轻发落。”

不知是不是这十数年被世家大族欺压所积的怨气。更受够了自先帝重病以来,这宣室殿成了郑氏一言堂。

这小官话音刚落,另有几名出身寒门的臣子出言附和。陛阶上,天子一言不发。

小官面色不太好,默默几息后,双唇开始轻颤。又好似铁了心般,拔高声音:

“如今大魏内忧外患,正是该安定人心的时候。若此时惩处统领北军多年的老臣,恐生大乱。”

“为了大魏江山社稷,望陛下从轻发落!”话罢,那小官一头呛于大殿地砖上,鲜血顺着额头流下来,沾上黑色衣襟,晕出几道痕迹。捏着玉笏的手掌伏在地上蜷了两下,身躯便一动不动了。大殿上,众公卿为之一震。

萧姜抬起眼帘,视线越过最前排的公卿,看向正垂头俯首的大司农杨岳。只瞥了一眼,便迅速起身,语气佯作慌乱:……此事还需思量,容后再议。”

“散朝。”

话罢,便快步离开前殿,将烂摊子甩手丢给郑太尉。倒像是萧姜这一年来所表现的模样。

听到殿前的动静,郑明珠第一时间唤来庞春,正准备命他去殿前瞧瞧,便听见散朝二字。

萧姜前脚迈进后殿,下一刻前殿传来乌泱泱的惊恐吁叹。那小官,竟当场毙命。

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二人径直回到椒房殿。刚踏进殿内,郑明珠便匆忙唤宫人去请太医令,将人带到宣室殿去看诊。虽说人已经死了,但萧姜身为人君,若这点事都不做,还如何笼络群臣。安排好一切后,又命几个亲信宫人一同前往宣室殿打探情况。“怎么回事?此事牵扯不大,那小官又怎么肯舍命死谏?”郑明珠疑惑不解。

这小官血溅朝堂,公然请求从轻发落安启,自然是对他们有利的。但此事太过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这些出身寒门的臣子,在朝中世家的夹缝里生存,能保住官位和性命已算幸运。轻易不会公然反抗郑氏的……

难道是有人唆使他?

郑明珠忽然意识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