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以为,此时进位魏公,有三利。”
“一来,正名慑敌。”
“刘备以王号惑众,明公若为魏公。”
“则朝廷威权重振,天下知汉室仍有砥柱。”
郭嘉第一个理由跟刘备阵营差不多。
都说是为了匡扶汉室,指责对方才是叛逆。
毕竟东汉士人认得是刘秀的汉,而非刘邦的汉。
封王的都是刘秀的子孙,你刘备就是在破坏规矩。
但刘备却也能够咬死自己的“刘姓”。
刘秀难道不是刘邦的后人吗?
非刘不王,而我姓刘。
那我刘备称王就是没有什么不妥。
总之一句话,
规则对自己有利,就强调规则。
事实对自己有利,就强调事实。
谁掌握话语权,谁赢。
“……今夏侯渊屯关中,曹仁守汝南,于禁练水师。”
“诸将各镇一方,需魏公府统筹。”
“非开府无以专征伐,此为统合诸军,利之二也。”
郭嘉的话还在继续。
“今豫州收复,河北新归。”
“明公晋爵,方显朝廷厚待功臣。”
“彼辈见刘备称王得利,若明公不稍加隆崇,恐人心渐散。”
“此为安土固本,其利三也。”
曹操阵营同样面临了功绩攀升的封赏问题。
隔壁刘备称王之后,可是把手底下一干人给封了丞相、四方将军。
这谁看了不眼红啊?
郭嘉在为曹操分析完称公的好处之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曹操身上。
看他是什么反应。
果不其然,
曹操面临难色,背着手,蹙眉叹息道:
“奉孝之言虽善,然吾祖上世食汉禄。”
“岂可妄自尊大,破坏汉制?”
对领导察言观色,是每一位属下的入职必修课。
众人见曹操这个反应,顿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程昱率先接话道:
“丞相!”
“霍光辅政,亦加殊礼。”
“今刘备猖獗,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制!”
夏侯更是砰然拍案,朗声说道:
“兄长莫要推辞,以兄之功盖寰宇,早当晋位!”
赵俨更是直接拜伏于地,大呼:
“请明公为社稷计!进位魏公。”
曹操被逼至墙角,颓然落座:
“诸君……皆欲陷吾于不义耶?”
“若操今日受公位,来日史笔如刀……”
话音渐低,竟似哽咽。
曹洪猛然出列,甲叶铿锵:
“丞相!俺是个粗人。”
“只知刘备那厮称王之时,可从未想过什么史笔如刀!”
众人齐声劝勉,忽有侍从疾步入内:
“报!荆州刘表遣使送礼,贺……贺刘备称王!”
堂内登时死寂,鸦雀无声。
曹操缓缓转身,眼中寒光乍现,问:
“还有谁为刘备称贺?”
“……这,有江东孙权,丹阳太守袁胤,庐陵太守华歆,豫章太守太史慈。”
“幽州牧焦触,护乌桓校尉阎柔。”
“护高句骊校尉刘晔,北戍校尉张绣。”
“并州牧马超,豫州刺史郭贡,陈王刘宠。”
“……哦对!还有、还有天子,天子也遣人去贺刘备称王了。”
什么!?
曹操脸色大变。
看看这祝贺的名单,不知道的还以为搁这儿报菜名呢。
虽然这里面有大半的人,本就是刘备的人。
但刘表、孙权也遣人前去祝贺,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好……好一个刘景升,好一个孙仲谋!”
曹操突然仰天大笑:
“诸君听见否?”
“这天下诸侯,已经当曹某是懦夫了!”
郭嘉见此,急忙示意众人下拜,喊道:
“请丞相为社稷计,进位魏公!”
曹操闭起双目,良久才缓缓道:
“既然诸君执意相请……唉,孤从众便是。”
屏风后一史官停笔踌躇,犹豫良久,终写下:
“群臣固请,公乃受命。”
曹操既决定称魏公,又高呼一声:
“……孔璋。”
话落,那名提笔写字的史官应声出列。
“丞相,臣在!”
众视之,乃陈琳也。
袁绍覆灭之后,如袁术一般,大量的政治遗产被曹操。刘备两人瓜分。
但由于刘备与袁氏有姻亲关系,大多袁氏旧臣依附于了刘备。
曹操只拿到了极少数。
陈琳已经算是投靠自己里面人中,能力中上的了。
曹操欣赏陈琳的文才,将之用为主记。
“汝即刻替我拟一道表文,进位魏公一事,吾当奏明天子。”
“……遵命。”
很快,陈琳替曹操拟好了表文,交给曹操过目。
曹操微作删改,便差人发往陈都朝廷。
颍川由于毗邻陈地,所以使者没用多久便赶到。
将表文献上,刘协览之,其书略曰:
“臣操诚惶诚恐,顿首再拜,谨奏陛下——”
“臣本谯县愚钝,蒙先帝简拔,委以腹心之任。”
“自董卓乱政以来,臣持三尺剑,卫社稷,安黎元,未尝敢有丝毫懈怠。”
“今海内未靖,四方多事,臣不得不昧死陈情。”
“一则,正名分以安社稷。”
“刘备以疏宗称王,祸乱名器,臣若仍居丞相之位,何以正纲常?”
“二则,慑不臣以固皇基。”
“孙权据江东,刘表拥荆楚,皆观望朝廷威仪。”
“非公爵之尊,不足震慑奸雄。”
“三则,酬将士以励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