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41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试度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试度田(3 / 5)

冀州本来挺富裕的地方,结果官田没几倾,人丁没几个。

谈什么发展?

这一点,还真得学老曹。

老曹统一河北之后,也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

比李翊都还严苛,李翊这法令已经算温柔的了。

最后激起河北人的反抗,老曹的措施也比较简单,就是杀杀杀。

杀了七年,才把豪族杀怕,不敢再反抗了。

当然了,老曹中间也是有给甜枣的,比如重用了崔琰这样的河北大地主。

李翊的路子没有那么极端,他决定先通过范围打击,挑选一部分人来杀。

反正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收回这些隐匿的土地和人口。

“河北历战数年,流民百万,皆因田亩尽归豪右。”

“若再纵容,民变四起,魏军未至而内溃先发。”

“此乃燃眉之祸也!”

李翊为众人解释自己强为此事的理由。

“无田则无兵,佃户皆附豪强,国家何以征兵?”

“今释荫户为编民,则岁增十万壮丁,此乃强兵之本也!”

“翊试问诸君,是欲保河北为长治之地,还是留作豪强砧上之肉?

众皆不再言,于是李翊命陈到将法令传至渤海全郡。

……务必要行此事。

甄尧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的饮酒,与妹妹甄宓言及此事。

“李丞相实行度田,欲夺士人资产以媚庶民。”

“……我中山甄氏积业颇丰,只恐也难免其祸。”

说到这儿,甄尧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若非李翊保全甄氏,他们家族确实难逃一劫。

可要他们甄家把那么多田产拱手相让,试问又有几个人舍得呢?

时甄宓方于镜前梳发,闻言停簪,察兄之意,徐问道:

“兄所谓‘积业’者,可是兼并之田、隐匿之户?”

甄尧脸色大变:

“小妹如何这般说话,汝岂非我甄家人乎?”

“试问地主豪强,谁家不兼并田产,隐匿户口。”

“千万家皆有,非独我甄家之有也。”

甄宓乃引兄至窗前,指窗外流民道:

“兄见饥民易子而食,可曾思此皆豪强兼并所致?”

“今翊公度田,非为私利,实救河北百万生灵。”

“逆天而行,甄氏必亡!”

甄尧骇然失色,“小妹慎言!”

甄宓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昔袁绍据河北时,我甄氏攀附权贵,终遭朝廷清算。”

“今若再抗齐王法令,恐族灭之祸不远矣。”

甄尧一怔,心中也明白了甄宓这话是什么意思。

倘若袁绍的政权稳固,吏治清平,又怎么会被曹刘给干趴下呢?

当时甄氏押错了宝,险些灭族。

如今又是一道新的选择题,摆在甄家面前。

是背叛自己的阶级,坚定不移的拥护李翊的法令。

还是继续与世家豪强们沆瀣一气,抗争到底?

甄宓见兄长沉思,乃在耳边低声说道:

“……丞相承诺,凡主动献田者,子弟可入州学,出仕为官。”

“甄氏让出些田地,换世代功名,岂非大善?”

李翊也并非一味下刀,也是有给甜枣的。

说难听点,

土地兼并自古皆有,你只能抑制不能消除。

你现在清算完土地,日后有功之臣以及他们的后人还是会继续兼并土地。

李翊现在无非就是逼着这些豪强重新洗牌,吐出这些年的成果罢了。

当然了,你也可以重新为官。

跟我们的人一起,重新开始“兼并土地”嘛。

真要说豪强,李翊这个食邑数千户的县侯,就是冀州最大的豪强。

他所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为了齐国服务,尽可能快速地壮大自身实力罢了。

甄宓这是一劝以大势,二劝以家运,三劝以远谋。

三板斧打下来,甄尧总算顿悟。

默然良久,忽执妹手泣曰:

“若非妹言,几误家族!”

于是连夜整理田册,次日亲赴丞相府。

献良田两千亩,释奴婢五千口。

李翊大喜,表甄尧为冀州典学从事。

又设置度田使,命荀攸、甄尧巡行州县,核验田亩。

果不其然,法令一下,立马召来了不少豪强的抵触。

纷纷拒不配合李翊度田,他们花重金,贿赂地方官。

使地方谎报田亩人口,使得丞相府的工作压力骤增。

这自然在李翊的预料之内,李翊命人去查,是谁是喊得最凶。

人报是渤海高氏,世为冠族,占田千顷,匿户多达三千余众。

这种隐户人口,即便在官方文件里都不算进总人口里面去。

全都成了他们地主的私人财产。

这也是李翊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当即,

李翊遣陈到率兵三千,围其坞堡,索籍验户。

时高氏族长乃高衡也,得李翊令书,怒掷书于地,叱道:

“李翊乃寒门竖子,安敢夺我祖业?!”

“袁公在时,亦不曾为此事!”

于是,

高衡拒命,下令封锁坞堡,聚僮客拒守。

又尽发仓廪铠甲斗具,得甲兵三千人。

李翊见高氏拒不配合,亲自领兵来坞堡前攻打。

夜晚,子时。

李翊遣死士百人,负柴草潜至堡东,纵火焚楼橹。

又命陈到率甲士扛云梯,冒矢石登墙。

高氏部曲以滚木礌石拒之,陈部死伤百余。

至寅时,高顺率陷阵营以冲车破堡门。

于乱军中,生擒高氏族长高衡。

于是,

翊军得以入堡,尽收高氏田册,释奴婢三千余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