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饮食男女> 第1084章 我才十八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4章 我才十八岁!(4 / 6)

给王主任讲得是要以回收站集体的名义买一处带仓库的院子,这样也省的以后有影响。

怕搬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受了李学武的启发,对房屋和土地比较眷顾,能有机会自然多拿。

他今天急着带了于丽出去就是看院子去了,王主任给安排的是早前小鬼咂建的物资仓库,现在归街道管。

这样的仓库有很多,很有名的位于礼士胡同的刘墉府,就是那个刘罗锅,敌伪的时候就是大仓库。

今天看的这一处也是一样,早前是大官的宅邸,后来被修整成了仓库,现在都归了人民了。

“前前后后八个大仓库,里面堆着街道收缴上来的一些陈年物资,现在算破烂”。

沈国栋悄声给李学武解释道:“王主任的意思是街道也懒得处理这些,一并给了咱们,但价钱……”

“实惠的就拿下,犹豫什么?”

李学武看了他一眼,问道:“手里没钱了?”

“那倒不是,钱都在于姐手里,账都在嫂子手里,我钱不难”。

沈国栋挠了挠脑袋道:“王主任的意思是,仓库连带里面的东西作价2500块钱,但有个条件”。

他看着李学武解释道:“本来那边是街道准备开小厂子的,响应去年五月七日的指示嘛,但没来得及”。

“不过这也算是一个组织任务,各街道都得有的,王主任想让咱们把回收站的业务拓宽一下”。

“怎么拓宽?”

李学武拉着他往院里走了走,于丽抱着李姝也跟了过来。

她主动解释道:“王主任的意思是既然这些废品要交给废品公司来处理,为啥不自己搞”。

“咱们不是搞着呢吗?”

李学武微微皱眉道:“废旧书纸啥的不都打包往造纸厂送了吗?”

“王主任的意思是,如果方便的话,还是咱们自己成立几个小工厂的好,她可以帮忙办理手续”。

沈国栋挠了挠下巴道:“我就是含糊着,这回收站还行,要是开街道集体工厂,到时候怎么算啊?”

李学武瞅了瞅他,又看了看于丽,问道:“你们俩咋想的?”

于丽犹豫了一下,道:“我觉得既然王主任说了,那定是对咱们也好,对街道也好的项目”。

她看了沈国栋一眼,道:“先干起来嘛,如果不成大不了停了”。

“街道那边一来是想完成组织任务,二来是想安置一些年轻人”。

沈国栋道破了本质:“还有就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想要给街道创收,毕竟上面的财政也不宽松”。

“那就搞嘛,不过你们就别出头了,不太方便”。

李学武眼珠子转了转,道:“你去跟干妈说,这件事要想持久,还得拐个弯儿”。

他交代道:“把供销社拉进来,生产一些他们能卖的,跟回收站这边也方便的东西,性质就挂两边”。

“那个……还是跟回收站一样?”

沈国栋迟疑着问道:“要街道的手续,要供销社的资质,然后搞个小集体合作社?”

“嗯,挂三块牌子。”

李学武叽咕叽咕眼睛道:“经营单位就以回收站为主体,算是二级分支机构吧,到时候也好说话”。

“明白了,这件事我去办”。

沈国栋瞬间就懂了,这小集体身上套着三个单位的牌子,不查街道,不查供销社,专查回收站的话,回收站的身上还有三块牌子。

这属于套娃了,好多个单位牵扯在里面,谁查谁迷糊。

供销社给一个产品特供的资质,解决了生产问题,街道给一个合法的身份,解决了招人用人的问题。

当然了,这些小集体得给街道分一部分利润,还得给供销社那边上一部分水。

本来回收站也没想过要经营这些,还不是街道看得出这边的靠谱,把组织生产的任务给了他们。

这也算是一个天大的好处了,更是给回收站套了一个金身。

赏脸就得接着,不然不就成不要脸了嘛。

这件事说完,于丽又跟他汇报了俱乐部和山上传下来的消息。

知道他明天不来俱乐部,逮着机会也省得去他家里汇报了。

一个是青年汇那边有了进展,左杰倒是能折腾,最近审核了不少入会的申请,在年轻人群体力造就了不小的名声。

不仅仅公布了入会的条件和要开展的活动方案,还公布了一份会员管理规范,很是正式。

关于会员的管理,就是李学武当初讲的那个意思,有进有出。

会员在会期间要定期参加活动,包括文学培训、体育锻炼、艺术修养、语言学习等等,很是吸引人。

年轻人都好一个热闹,更攀比一个身份,你进去了,我没进去,凭啥呀!

于丽跟他说这个,还是想让他充分了解这个青年汇的发展情况。

青年汇里的会员大多数都还没参加工作呢,管束力度不严容易出问题。

李学武心里想着这件事呢,青年汇的管理和引导他心里有数。

这也算是他为未来培养的一个局,也是局中局。

这些年轻人是少有上班的,性格冲动,喜欢攀比,容易热血上头。

可如果不是这样,李学武还不打算布这个局呢,他就喜欢热血上头。

当然了,是忽悠别人热血上头。

——

从四合院回家的路上,李学武想着于丽跟他说起的第二件事。

不是内地的,而是港城娄姐发回来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智库的讨论。

随着去年的大学习活动开始后,影响力逐渐波及到了港城。

这个年代的港城很有一大批人是响应和向往内地管理形势的。

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要学习内地的小崽子,手里拿着本本,喊着口号,搞得当地管理者焦头烂额。

当然了,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工人,在港城现在这个环境下属于低层,自然向往内地的工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