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万历明君> 第208章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8章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2 / 4)

拒谏”这句评价了。

其中也不知饱含了多少朝臣的怨念。

何心隐这一刻,当真是感同身受。

在皇帝这位宗师面前,什么场面话,什么矫饰,通通都是自取其辱。

当真是宛如被扒光衣服一般!

殿内一时无言。

不知多时过去。

何心隐终于结束了一次长久深思熟虑,他深吸一口气,肃容回应道“陛下火眼金睛,草民确是离经叛道。”

“朝廷官吏贪污腐朽,残害生民,天下百姓哀鸿遍野,苦极无告,末世之景,几救无可救。”

“千年以降,莫不如此。”

“世家、门阀、豪门、大族、官绅,你方唱罢我登场,治国理政之余吃得脑满肠肥,唯独赤民沦为鱼肉,日日哀嚎,从未见翻身之日。”

“举荐圉于世家而不下寒门,科举网罗百姓独不容赤民脱产,而今草民开创的‘会’,能给天下所有有心治国理政之人以契机,这难道不是顺应悠悠青史之进步?”

何心隐理直气壮托盘而出。

结社怎么了?就是要结社!党朋怎么了?就是要党朋!集会怎么了?就是要集会!

千年以来,参政议政之权都如水一般,自上而下流淌,凭什么不能在科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容赤民也参与之?

朱翊钧轻轻嗯了一声,将话说了回来“所以你才想见朕,是想问问朕,如何看待你自诩担在肩上的亿万赤民之诉求。”

何心隐闻言,默默点了点头“陛下哲思超迈历代,又甘愿自缚内廷手脚,定然与众不同。”

朱翊钧摇头失笑。

何心隐不明所以。

半晌后,皇帝终于笑够了。

他看着何心隐,失望道“梁柱乾,这就是你必然一事无成的原因。”

何心隐眉头紧皱,不明所以“陛下……”

朱翊钧抬手打断了他,认真道“既然你口口声声说皇帝都是民贼独夫。”

“既然你都说朝廷救无可救,数千年的旧制已至末世。”

“既然朕是旧制的皇帝,朕是朝廷的皇帝,既然哀嚎百姓身上的膏腴,泰半都用在了朕的身上,梁柱乾……”

“你缘何能信起皇帝来?”

何心隐闻言一怔,旋即措手不及。

他张嘴欲言,又缓缓闭上。

半晌过去,何心隐只能沉默。

朱翊钧身子前倾,逼视着何心隐“嫌恶旧制,却不成体系;空有经论,却无有纲领;大谈赤民,却沉溺士林。”

“你自诩进步,却将期望寄托在朕这个旧制象征的身上。”

“梁柱乾,你与那些儒生没甚区别,空谈性理,外强中干!”

他与何心隐四目相对,只一个拳头的距离,压迫感十足。

而面对皇帝的步步紧逼,何心隐心中翻江倒海,恼怒交加。

数度筹措言语,却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败下阵来。

皇帝说得对,他不信任皇帝,就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就如他此前所言,唐玄宗如何,今世宗如何,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皇帝的一念至善上?

但是,他能怎么办呢!?

自己难道不想凭借自己的能为、学说,亲自实现他心中景愿,建起自己的世界么?

他没有惊世的才能。

也没有无穷的财力。

更没有多余的寿元了。

六十有三,他除了寄希望于皇帝能革了自己的命,还能做什么呢?

无穷地无力感,袭上心头,他根本无暇分辨皇帝是在折辱自己,还是在愤怒呵斥。

只觉半生奔波,种种场景,在面前走马观花。

结社集会,驱逐严嵩,周游讲学,广邀同道……竟是无根浮萍,自娱自乐耶?

实在无意狡辩,何心隐近乎呻吟一般自言自语“酸腐无能之辈,又能如之奈何。”

一句话出口,鼻子一酸。

几乎就要按捺不住神态,当场失态。

便在这时,只听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那你就尝试推翻我。”

何心隐翻江倒海的愁思,登时戛然而止。

天地陡然一静。

一切的一切仿佛被抽离。

空气开始窒息。

寒风使人颤栗。

皇帝的阴影下,开始张牙舞爪,不可名状。

何心隐愕然抬头,呆愣着看着皇帝。

文华殿中,四目相对,只剩下炙热而焦躁的呼吸声。

“既然你自诩进步,那就将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朱翊钧一脸诚挚地看着何心隐,丝毫没有戏谑之色“朝廷是朕的,天下是天下人的,你若是觉得朱家的朝廷不好,那你就尝试推翻我。”

他没有再称朕。

何心隐看着皇帝越逼越进的眼神,下意识往椅背上靠去。

他尝试迎上皇帝的目光,却下意识挪开。

嘴唇几度开合,竟然打起了哆嗦。

他似乎明白皇帝的意思,似乎又没明白。

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只能机械一般地回应“陛下,草民绝无谋逆……”

“你弱就弱在没有谋逆之心!”

朱翊钧再度打断了何心隐。

他突然伸出一只手,径直按住何心隐的肩膀,迫使其人与自己对视。

“进步理当淘洗落后,就像科举淘洗举孝廉一般。”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你连反都不敢谋,哪来的自信自称进步!”

“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朕的身上,朕现在是明君,以后未必是,朕以后是,朕的太子也未必是,既然自诩进步,那你就来推翻旧制!”

何心隐心中五雷轰顶!

只感觉心脏被攥紧一般,呼吸艰涩。

他近乎呻吟一般,骇然开口“陛下连谋逆也容得下!?”

朱翊钧看着面面前这个在时代的洪流中显得极为稚嫩的六旬老叟。

他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